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今之学者,读古人书,多訾古人之失;与今人居,亦乐称人失。人固不能无失,然试易地以处,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吾能知人之失而不能见吾之失,吾能指人之小失而不能见吾之大失。吾求吾失且不暇,何暇论人哉!
弈之优劣有定也,一着之失,人皆见之,虽护前者不能讳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然则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无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无有已时,曾观弈者之不若已!
弈喻
我观看了朋友的围棋对局,一个客人屡次失败,因为他认为对手的计算失误而嘲笑他,并想要换掉他,认为这是自己不够强。不久之后,客人请求和我下一盘棋,我对他非常轻视。刚下了几子,客人就已经占据了先手。当棋盘接近一半时,我已经感到非常困难,而客人的智慧却还绰绰有余。最终,我输了十三个子,我很尴尬,说不出话来。之后有邀请我看围棋的人,我只能整天默默地坐着。
现在的学者,阅读古人的书,经常批评古人的错误;与现代人相处,也乐于评论别人的不足。人本来就不能没有错误,然而如果换一个环境,用平和的心态来衡量,我们自己真的就没有一个错误吗?我们能知道别人的错误而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我们能指出别人的小错误而不能看到自己的大错误。我们在追求自己的错误时都没有时间,怎么有时间去谈论别人呢!
围棋的好坏是有定数的,一个小小的失误,所有人都能看到,即使保护前面的选手也无法隐瞒。道理所在,各自认定自己的正确与否,各自反对他人的非议,世界上如果没有孔子,谁又能确定是非的真正标准呢?那么,人的失误不一定就是错误,我的无过失也不一定就是巨大的过错,但是彼此之间互相嘲笑没有停息的时候,这真是不如看围棋的人啊!
赏析:
这篇文章是关于观察和理解他人行为的一个寓言故事。通过讲述一个围棋比赛的故事,作者揭示了人们常常喜欢批判别人的行为,却很少反思自己的错误。这个故事以生动的方式表达了一种深刻的社会心理现象,即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往往会忽视自身的问题,而只专注于寻找他人的缺点或不足。
文章的第一部分“弈喻”描述了作者观看一场围棋比赛的情景,其中一位玩家在比赛中连连失算,导致作者和其他观众开始质疑这位玩家的能力和智慧。这部分展示了人类在看到他人犯错时的反应,以及这种反应如何影响我们对自我认知的态度。
第二部分则是作者的内心独白,他认识到了自己和对方都在犯同样的错误,并且双方都试图掩盖自己的不足。这里体现了作者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人们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而是倾向于寻找他人的过失。
文章的结尾通过对比围棋比赛和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强调了这种批判他人的倾向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作者借此呼吁读者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不要总是专注于挑错而不是找对。
这篇文章具有启发性和教育意义,它提醒人们要培养同理心,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反思自身的责任和行为。它鼓励人们以一种更为公正和理解的方式来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