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夫人临帖二种,可谓勤矣。出之闺秀,实所难得。仆细阅之,一笔一画尚不能受我驱使,则笔之一字,于胸中未化也。语云:为高必因邱陵。学书一道,除儿童时描写上大人仿本外,方圆平直粗能自书矣,即当尽心作楷。或日书三五百字不可间断,至半年一年之后,自然渐熟。熟则骨力强、步伐齐、心胆大、性灵出,然后以心之所好,无论晋、唐,把玩之、领会之,略得其趣,再讲临摹,所谓为高之邱陵具矣。然政不须描头画角,较短论长,求中郎之似邻儿童之见也。何以言之?我辈生千百年后,视古人不啻九天之上,万里而远。欲以地下人接馨欬于圆穹,能乎?跬步间探消息于辽阔,能乎?此不待智者而知也。古人何等伎俩、何等才力?而况气运有厚薄,兴会有浅深,宋不如唐,唐不如晋,古人且然,又况今人乎?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今人只写得自家手腕熟,或于高远有小分印合处。若一味临摹,如俗工写真。耳、目、口、鼻尺寸不失,生气尽而神气去矣。仆尝谓帖宜置几案,以自表发,不宜刻画以自缚者,此也。犹之汗牛充栋之书,不禁人看,不必皆背诵也。能背诵亦书厨之绩耳,何益之有?足下之书己臻熟境,但字里行间尚少罄控、纵送之致,则气不足。气不足则留不住贯不下,未审高明以为然否?闺阁自有朋友,互证之何如。
这首诗是关于书法的讨论,作者表达了对书法的热爱和对学习书法的深刻理解。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尊夫人临帖二种,可谓勤矣。(尊夫人)指的是作者的妻子,她临摹了两种书法作品,这被认为是勤奋的表现。
出之闺秀,实所难得。(出之)表示从闺阁中出来的人是非常难得的。
仆细阅之,一笔一画尚不能受我驱使,则笔之一字,于胸中未化也。(仆)指的是作者本人,他仔细地阅读了这些作品。
语云:为高必因邱陵。(语云)引述了一句谚语:“要想达到高峰,必须建立在基础之上。”
学书一道,除儿童时描写上大人仿本外,方圆平直粗能自书矣。(除……外)除了模仿上大人的书法之外,其他的时间都是自由发挥。
即当尽心作楷。即应当尽力地练习楷书。
或日书三五百字不可间断,至半年一年之后,自然渐熟。(或日)有一天。
熟则骨力强、步伐齐、心胆大、性灵出,然后以心之所好,无论晋、唐,把玩之、领会之,略得其趣,再讲临摹,所谓为高之邱陵具矣。(熟则)当书法熟练后。
然政不须描头画角,较短论长,求中郎之似邻儿童之见也。(然政不须描头画角)意思是说,没有必要像描边一样细致。
下面是译文:
尊夫人临摹了两种书法作品,可以说是非常勤奋了。从闺阁中出来的人是非常难得的。我仔细地阅读了这些作品,一笔一画都不能受到我的指挥,那么一个字在胸中还没有完全化为己有。俗话说:“想要到达高峰,必须建立在基础之上。”学习书法这门技艺,除了模仿上大人的书法之外,其余时间都是自由发挥。有人说每天抄写三五百个字是不中断的,等到半年一年之后,自然会逐渐熟练。熟练后,就能拥有坚强的力量、整齐的步伐、大胆的心志和灵活的精神,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喜好去临摹,无论是晋朝的还是唐朝的书法,都可以随意欣赏和体会,稍微得到一些乐趣,然后再谈论临摹,这就是所谓的达到高峰的基础。但是,并不需要像描边那样细致,也不必要比较长短,追求像邻居儿童那样的水平。为什么会这样说呢?我们出生在千百年后,看到古人就像是站在九天之上,与他们相隔万里之遥。我们想要用地下的人去向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们学习交流,可能吗?在广阔的天地之间寻找信息,可能吗?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道理。古人有什么神奇的技巧和多大的才华?何况气运有厚薄,兴旺有深浅,宋朝不如唐朝,唐朝不如晋朝,古人如此,更何况现代人呢?走得远就要从近处开始走,登高要从低处起步,现在的人们只是能够熟练自己的手腕,或者在某些方面有一点小成就。如果他们一味去临摹别人的作品,就像普通人模仿照片一样。耳朵、眼睛、鼻子等器官没有失去尺寸,生气尽失而神气全无了。我曾经说,书法作品应该放在几案上自赏,不应该刻画自己束缚自己。这也是为什么。就像汗牛充栋的书籍,不能让人看,不必都背诵下来。即使能背诵也是书籍的功绩而已,又有什么好处呢?阁下的书法已经达到了熟练的境界,但是字里行间还缺乏倾诉、纵放自如的技巧,那就意味着精神不足。精神不足就无法留住贯注和流畅,不知阁下认为如何?闺阁中也有朋友,互相验证一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