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苦而晦,丝不成绳。
书多而壅,膏乃灭灯。
焚香再拜,拜笔一枝。
星月驱使,华岳奔驰。
能刚能柔,忽敛忽纵。
笔岂能然?惟吾所用。
诗句:
- 思苦而晦,丝不成绳。
- 书多而壅,膏乃灭灯。
- 焚香再拜,拜笔一枝。
- 星月驱使,华岳奔驰。
- 能刚能柔,忽敛忽纵。
- 笔岂能然?惟吾所用。
译文:
在思考时非常努力但思维却很混乱,就像丝线难以编织成绳子一样。书写过多导致思绪堵塞,如同灯火被油脂所淹没。焚香并跪拜后,我拿起一支笔开始写作。星辰和月亮引导我前行,仿佛华山在脚下驰骋。我可以同时具备刚毅与柔和的品质,时而收敛、时而放纵。笔墨怎么可能如此神奇?它完全由我掌控和使用。
注释:
- “思苦而晦”:表示思考时非常努力,但结果却很混乱。
- “丝不成绳”:比喻思维不连贯。
- “书多而壅”:形容过多的书籍使思路变得闭塞。
- “膏乃灭灯”:用油脂淹没了灯光,比喻思想被杂乱无章的信息所困扰。
- “焚香再拜,拜笔一枝”:通过烧香和跪拜来净化心灵,然后开始写作。
- “星月驱使,华岳奔驰”:借助星辰和月亮的力量,以及像华山那样的坚定意志去追求目标。
- “能刚能柔,忽敛忽纵”:表示可以同时拥有刚强和柔和的品质,并且可以自由地收放自如。
- “笔岂能然?惟吾所用”:表达对笔墨的依赖和信任,认为笔墨完全是自己可以使用的工具。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在写作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从“思苦而晦,丝不成绳”到“能刚能柔,忽敛忽纵”,诗人表达了对文字创作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通过焚香再拜、拜笔一枝等行为,诗人传达了对笔墨的尊重和依赖。诗中还提到了星辰和月亮的力量,以及华山的坚韧意志,这些都为诗歌增添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最后一句“笔岂能然?惟吾所用”则强调了笔墨完全由自己掌控,体现了诗人独立自主的精神风貌和文学创作的高度自信。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考力,也展示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