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厚必哑,耳塞必聋。

万古不坏,其惟虚空。

诗人之笔,列子之风。

离之愈远,即之弥工。

仪神黜貌,借西摇东。

不阶尺水,斯名应龙。

诗句释义:

钟声厚重必会发哑,耳朵塞住必致耳聋。

万古不坏,它就是虚空。

诗人的笔触,列子的风范。

离得越远,就越觉得其工巧。

仪态神采,胜过外表,借西摇东。

不是靠尺水之助,才成就了应龙之名。

译文:
钟声沉重就会变得低沉,耳朵堵塞则听不清声音。
永恒的存在,只有虚空才能保持不朽。
诗人通过笔下的描绘,传达出内心的情感;列子则以风的姿态,展现了他的高超技艺。
与其刻意追求外在的形式,不如更加专注于内心的修为。
通过外在的修饰来展现内在的精神,就像西方的动摇能够影响东方一样。
并非依靠微小的水汽之力,而是凭借自己的实力和智慧,才能成就如应龙一般的英雄之名。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篇,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艺术以及人生境界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首句“钟厚必哑,耳塞必聋”用钟声沉重、耳朵堵塞作为隐喻,形象地说明了人过于执着于某一方面时,往往会忽略其他重要的方面。这既是对人生的一种警示,也是对艺术创作的一种要求,即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应避免过分依赖某种手段或技巧,而应以自身的修养和内涵为基础,创造出真正有价值的作品。

接下来的诗句,“万古不坏,其惟虚空。”进一步强调了“虚空”这一概念的重要性,认为唯有虚空才能长久存在,不被时间所侵蚀。这里的“虚空”,既指自然界的无垠空间,也暗喻着艺术家在创作中追求的超越性,即超越物质世界的束缚,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诗人将视角转向了诗人与列子,“诗人之笔,列子之风。”这里,诗人通过列子的典故,赞美了列子那种超越世俗、追求更高境界的精神。同时,诗人也在用自己的笔触表达出这种追求,即通过艺术创作来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离之愈远,即之弥工。”这句话表达了一种辩证的关系观,即越是远离某些事物,越是能发现其内在的美;反之,越是靠近这些事物,反而可能忽视了它们真正的价值。这也暗示了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既要敢于突破常规,又要注重作品的内在质量。

“仪神黜貌,借西摇东”一句,则是对整体创作的总结和升华。诗人认为,艺术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外表的形式,而在于内在的精神和气质。通过借鉴不同文化的元素,可以丰富自己的艺术表现力,但最终要回归到自我,展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斯名应龙。”这句诗是对全文的点睛之笔,强调了艺术家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只有那些真正具备深厚内涵和独特风格的艺术家,才能够在艺术的天空中留下自己的足迹,成为真正的英雄和领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