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先望气,谢九癯而温。
平生爱太传,匪徒以其孙。
翰林两抗疏,志欲窥大源。
春华不自赏,壮岁求其根。
谁谓寻求迟,迈越柂与藩。
造物吝君老,一邱埋兰荪。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二哀”为题,抒发了读书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对功名富贵的淡泊态度。

其一:

读书先望气,谢九癯而温。

注释:读书时,首先要观察天象;谢安虽瘦却有儒者风度。

赏析:此诗首联写诗人读书时注意天象。“望气”,即观天象。古人认为,天象能预示吉凶祸福,所以,读书时要注意观察。颔联是写诗人自谦、谦逊。“谢九”,指东晋谢安,字安石,官至太傅。“癯”,指清瘦。谢安虽然身体清瘦,但风度儒雅。“温”指和蔼可亲。颈联写诗人志向远大。诗人渴望像孔子一样博学多才,并希望像孔子那样,在仕途上有建树。尾联写诗人不慕名利。“迈越柂与藩”,意思是说超越一切障碍,不被世俗所拘束。“造物吝君老,一邱埋兰荪。”意即造物不吝惜他年事已高,将他在晚年埋葬在一处小丘之中。诗人一生清贫淡泊,不求荣华富贵,只求有真才实学,不枉一生。

其二:

平生爱太传,匪徒以其孙。

注释:我平生喜爱《老子》一书,不仅仅是为了它的著作本身,更是为了它的后代子孙。

赏析:此诗第二句写诗人喜欢老子的《道德经》。《道德经》是道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也是古代影响很大的哲学著作之一。老子的思想主张朴素、自然、无为,提倡“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主张顺应自然的规律去行动。第三句写诗人不仅喜欢老子的著作,而且把老子当成自己的精神榜样。“匪徒以其孙”,意为不仅是为了老子的著作本身,更是为了他的子孙后代。尾联写诗人淡泊功名。“谁谓寻求迟,迈越柂与藩”,意即谁说寻求功名是晚了?我已经超越了一切障碍,不为世俗拘束。

其三:

翰林两抗疏,志欲窥大源。

注释:我多次上书给皇帝,陈述国家大事和民生疾苦,目的是想探求治国的大道理。

赏析:此诗第三句写诗人多次上书皇帝,陈述国家大事和百姓疾苦,目的是想探求治国的大道理。“翰林”指的是翰林院,皇帝的秘书机构。诗人多次上疏,表明自己关心国家大事,有一颗为天下苍生着想的心。尾联写诗人淡泊名利。“春华不自赏,壮岁求其根”。意即春天的花开得多么美丽,却不为自己的美丽而得意洋洋;壮年之时,应当努力探求事物的根本。

其四:

谁谓寻求迟,迈越柂与藩。

注释:谁说寻找功名是迟来的?我已经超越了一切障碍,不为世俗所拘束。“迈越”,指超越。“柂”,指船桨,引申为阻碍。“藩”,指篱笆、围墙。这句的意思是说,谁说追求功名是晚来的呢?诗人已经超越一切障碍,不为世俗所拘束。

其五:

造物吝君老,一邱埋兰荪。

注释:造化吝啬地让谢安老了,他死后葬在一个小丘里。“一邱”,指一个小土丘。“兰荪”,一种香草。诗人感慨造化之无情,谢安英年早逝,终年仅五十四岁。诗人用“一邱”“埋兰荪”来表达自己对好友的哀悼之情。

赏析:此诗末两句是说造化吝啬地让谢安老了,他死后葬在一个小土丘里。诗人用“一邱”“埋兰荪”来表达自己对好友的哀悼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