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若曰汝毋北,覆车南沙书卷湿。
汶阳风雨六幕黑,申以东平三尺雪。
{
"诗句": [
"天意若曰汝毋北,覆车南沙书卷湿。",
"汶阳风雨六幕黑,申以东平三尺雪。",
"己亥杂诗·其二百九十六",
"天意若曰汝毋北,覆车南沙书卷湿。",
"汶阳风雨六幕黑,申以东平三尺雪。",
"汶阳": "地名,位于今山东省泰安市西南,是古代通往南方的重要通道。",
"六幕": "数量词,指连续不断的阴雨天气。",
"东平": "地点名,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
"三尺": "长度单位,古代一尺约合现代的33.3厘米。",
"译文": [
"上天好像在告诉你:你不要去北方。",
"在汶阳,接连下了六天的暴雨,让书籍都沾湿了。",
""
],
"注释": [
"《己亥杂诗·其二百九十六》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共三百一十五首,是作者在道光十九年己亥(公元1839年)辞官返乡之时,从农历四月二十三日出都至十二月二十六日抵达雨琌别墅为止的大半年间创作的。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清朝晚期的政治腐败,民生疾苦,社会矛盾激化的现实情况,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个人遭遇的反思。"
]
}
诗意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写来隐喻当时社会的状况。首先,“天意若曰汝毋北,覆车南沙书卷湿”用天象暗示国事,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忧虑。接着,“汶阳风雨六幕黑,申以东平三尺雪”描绘了汶阳地区连绵的大雨和降雪,暗喻朝廷内部的矛盾和混乱。最后,通过对比汶阳的大雨和东平的大雪,强调了国家的动荡不安。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当时政治腐败的社会现实的批判。
关键词解析
- “天意若曰汝毋北”:这里的“天意”象征国家的命运和方向,而“汝毋北”则意味着不要走向北方,即不要参与或支持当时的不正当行为或政策。这反映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一种悲观态度。
- “汶阳风雨六幕黑”,申以东平三尺雪”:汶阳的大雨象征着政治上的连续打击和压力,而东平的大雪则可能隐喻着国家内部的混乱和不安定因素。这里的“书卷湿”可能指的是政治斗争中书籍被弄湿,象征着知识、智慧也被卷入其中。
总结
我们可以看到龚自珍作为一个文人,不仅关注个人命运,也深深关怀国家大事。他通过诗歌形式表达对时局的见解和个人情感,这种独特的文学手法使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