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虽亦薄汤武,不薄秦皇与武皇。
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
注释:少年时候我虽然也看不上商汤和周武王,但我不认为薄情。设想英雄到了垂暮之年,他温柔的归宿究竟在哪里?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于己亥年(1849年)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感慨之情。诗中“少年”指自己,“薄”即“轻视”,“武皇”指汉武帝刘彻,因汉武帝曾用武力平定匈奴,故称武皇帝。“设想”指想象,“垂暮”指人到老年,“何乡”指什么地方。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无奈。
少年虽亦薄汤武,不薄秦皇与武皇。
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住何乡?
注释:少年时候我虽然也看不上商汤和周武王,但我不认为薄情。设想英雄到了垂暮之年,他温柔的归宿究竟在哪里?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于己亥年(1849年)所作,表达了诗人对历史英雄人物的感慨之情。诗中“少年”指自己,“薄”即“轻视”,“武皇”指汉武帝刘彻,因汉武帝曾用武力平定匈奴,故称武皇帝。“设想”指想象,“垂暮”指人到老年,“何乡”指什么地方。全诗表现了诗人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无奈。
【注释】 汉凤纽白玉印一枚:这是一枚汉代的玉印。緁伃妾赵:即赵緁,字妤嬃,汉武帝时人。既为之说载文集中矣喜极赋诗为寰中倡:这是一首咏玉的诗。寰中倡:指这首诗在社会上广为传诵。丙戌上春也:指元和六年(811年)春天。 【赏析】 此诗是诗人因得到一枚汉玉印而作的咏物诗。全篇用典不多,但句句都与玉印相扣合,把玉印写得活灵活现。首联“入手消魂极,源流且莫宣”二句,写玉印的来历、特点及其给人带来的感受
绝塞今无事,中原况有人。 升平闲将略,明哲保孤身。 莫以同朝忌,惭非贵戚伦。 九重方破格,肺腑待奇臣。 赏析: 龚自珍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以及对有才能的人的期待。诗中“绝塞今无事,中原况有人”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安定与人才辈出的希望,“升平闲将略,明哲保孤身”则赞美了在和平时期能展示战略智慧的将领,“莫以同朝忌,惭非贵戚伦”指出不应因同为朝廷官员而有嫉妒之心,“九重方破格
乙酉除夕梦返故庐见先母及潘氏姑母门内沧桑事,三人隐痛深。 凄迷生我处,宛转梦中寻。 窗外双梅树,床头一素琴。 醒犹闻絮语,难谢九原心。 译文: 乙酉年除夕之夜,我在梦中回到了故乡庐舍,见到了已故的母亲和潘家姑母。家中经历的种种变迁和痛苦深深烙印在我心中。醒来时,仍能听到如同细语般的絮叨,难以忘却她们的音容笑貌。 注释: - 乙酉: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乙”年,这里指代一个特定的年份。 -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献翼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逐句释义与赏析: 1. 烬馀破簏中获书数十册皆慈泽也书其尾 (丙戌) 译文:在灰烬之中找到破烂的箱子,里面有几十本书,都是慈溪公留下的,我将其记录下来。 注释:烬馀,指火后剩下的灰烬。簏(lù),古代用竹筒或木匣子装书,称为簏。书,指书籍。慈泽,慈溪公的恩泽。“书其尾”意思是将书中的记录写下来。 2. 欲溯百忧始,残书乱一堆。 (丙戌) 译文
【释义】: 刘三今义士,愧杀读书人。风雪衔杯罢,关山拭剑行。英年须阅历,侠骨岂沈沦。亦有恩仇托,期君共一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送别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友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首句“刘三今义士”,直接点名刘三的身份,他是当代的义士,一位有正义感的人。次句“愧杀读书人”,表达了送别者对友人的敬佩之情
【注释】乙酉:指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汉凤纽白玉印一枚。緁:古代的姓。伃妾:皇后的小妾。赵既:字不详,可能是作者的友人。载文集中矣:见《文苑英华》卷九百四十四。 喜极赋诗为寰中倡:高兴极了,写诗作乐,以歌颂四海之内的和谐统一。寰中:四海之内。倡:歌颂、赞美。 丙戌:指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上春:春天之初。 夏后苕华刻,周王重璧台。 夏后:指夏朝君主大禹。苕华:山名,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
【诗句释义】 寥落文人命,中年万恨并。天教弥缺陷,喜欲冠平生。掌上飞仙堕,怀中夜月明。自夸奇福至,端不换公卿。 【译文】 我一个孤高才情的人,在壮年时期遭遇许多的遗憾。上天让我天生就有些缺陷,但我却因此感到无比的喜悦。仿佛有仙人将我掌中的玉坠从空中抛下。又仿佛抱着明月,心中充满了喜悦。我常常自夸自己是多么幸运,因为我得到的福气是常人无法比拟的,我甚至不羡慕公卿之位。 【赏析】
``` 菩萨坟(丁亥) 诗句: - 菩萨葬龙沙,魂归玉帝家。 - 注释: “龙沙”指代沙漠,这里用来形容墓地的辽阔和荒凉。“魂归玉帝家”意味着死者的灵魂归于天界,玉帝为其安排了家。 - 译文: 菩萨被葬在广阔的沙漠中,她的魂魄回到天界家中。 - 赏析: 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逝者的尊重与怀念,同时暗示了其高洁的品格和纯洁的灵魂。 - 馀春照天地,私谥亦高华。 - 注释:
诗句:青琐门边雪,还疑海上看。 译文: 在朝堂的门前,我看到了飘落的雪花。这让我想起了海中的景致,仿佛置身其间。那万树繁花,鹤立鸡群般的官舍,使我思绪飞扬。然而,我却无法用彩翰书写这些美景。 赏析: 这首诗是龚自珍的作品,出自于《龚自珍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清早朝堂之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内心的感慨与思考。首先,“青琐门边雪”一句
【注释】: 投李观察(丙戌):指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李世同等人在桐城组织乡试,作者应举中了进士,故称“观察”。 吏治缘经术,千秋几合并:意即官吏的治理应该遵循儒家经典之教。“吏治”指官吏的治理;“经术”指儒家经典学说;“千秋”指久远的岁月;“合并”指长久地合为一体。 清时数人望,依旧在桐城:意即在清廉的时代里,有许多贤能之人,其中就包括作者自己。“清时”指清正廉洁的时代;“数”意为多、众多
已亥杂诗 其二百七十七 客心今雨昵旧雨,江痕早潮收暮潮。 新欢且问黄婆渡,影事休提白傅桥。 注释: 己亥,指道光十九年(1839年),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爆发前夕,也是龚自珍辞官归乡之年。杂诗,即组诗,由若干首诗组成的一组诗作。其二百七,是《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七十七首。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情感交织。 译文: 如今我的心情就像被雨水打湿的旧伞
注释:经历了天花的洗礼,我悟出了自己的本质。为谁出定也是前因所致。我在古店中的一盏灯下坐禅,但不像在云屏梦境中的美人一样。 赏析:这是一首关于禅宗修行的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过程中的感悟和体验。诗人通过亲身经历和思考,揭示了修行的本质和意义,强调了修行需要内心的平静和坚持,而不是表面的仪式和形式。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于现实世界的超脱和超越,认为只有真正领悟到自己的本性
注释:自己已经化为山泉,涓滴之水无法补足大河的流失。赶快向东方两星报告,灵山流水变成粮船。 赏析:这首诗是清朝诗人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九十九首。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兴衰、人民命运的关注和担忧,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诗人用“涓滴无由补大川”来形容自己的渺小与无力,表达了对于个人力量的无奈和悲哀。而“急报东方两星使,灵山吐溜为粮船”则寓意深远
【注释】 1. 绝业:放弃事业。名山:有名的山峰。幸:希望。早成:早日完成。 2. 更何方法:还有什么办法呢?遣生:打发时间。 3. 从兹:从此,以后。礼佛:烧香拜佛。烧香:焚香。罢:停止。 4. 整顿全神:使精神完全集中。定卿:对某人表示敬爱、爱慕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郑板桥七十九岁高龄时所作,是他一生的总结,也是对自己一生道路的总结。诗人一生坎坷不平的经历,以及他淡泊名利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掌握。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解答此题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分析。“其奈尊前百感何”,意思是“怎奈何尊前的百种感慨啊”,其中“尊前”是说酒宴上;“百感”是说各种感慨;“何”是疑问词;“奈”是无可奈何的意思。所以这一句的意思是:怎么能够忍受酒宴上的万千感慨呢?“亦是”句中“也是”的意思是“正是”
注释: 想要寻求缥缈而幽深的,却悔不当初拂袖而去。 难学冥鸿不回头,长天飞翔又留下声音。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诗人认为,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需要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有时则需要谨慎地权衡利弊得失。诗人选择了前一种方式,即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选择,即使可能会后悔也无悔。然而,诗人又觉得后一种方式更为可取,即在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而是坚持到底,直到成功为止。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