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神仙玉作堂,六朝文苑李男香。
过江子弟倾风采,放学归来祀卫郎。
注释:汉代的神仙玉作堂,六朝的文苑李男香。
过江子弟倾倒风采,放学归来祭祀卫郎。
赏析: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七》的最后一首。这首诗以李贺、李商隐等为创作对象,借咏史抒情的方式来抒发作者对历史的深沉感慨和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其中“李男香”指的是唐代诗人李贺,他被誉为“诗鬼”,以其奇才异趣和独特风格而闻名于世。而“卫郎”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别号,他同样以才华横溢和诗名远扬著称于世。
汉代神仙玉作堂,六朝文苑李男香。
过江子弟倾风采,放学归来祀卫郎。
注释:汉代的神仙玉作堂,六朝的文苑李男香。
过江子弟倾倒风采,放学归来祭祀卫郎。
赏析: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一百二十七》的最后一首。这首诗以李贺、李商隐等为创作对象,借咏史抒情的方式来抒发作者对历史的深沉感慨和对现实社会的忧虑。其中“李男香”指的是唐代诗人李贺,他被誉为“诗鬼”,以其奇才异趣和独特风格而闻名于世。而“卫郎”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别号,他同样以才华横溢和诗名远扬著称于世。
【注释】 汉凤纽白玉印一枚:这是一枚汉代的玉印。緁伃妾赵:即赵緁,字妤嬃,汉武帝时人。既为之说载文集中矣喜极赋诗为寰中倡:这是一首咏玉的诗。寰中倡:指这首诗在社会上广为传诵。丙戌上春也:指元和六年(811年)春天。 【赏析】 此诗是诗人因得到一枚汉玉印而作的咏物诗。全篇用典不多,但句句都与玉印相扣合,把玉印写得活灵活现。首联“入手消魂极,源流且莫宣”二句,写玉印的来历、特点及其给人带来的感受
绝塞今无事,中原况有人。 升平闲将略,明哲保孤身。 莫以同朝忌,惭非贵戚伦。 九重方破格,肺腑待奇臣。 赏析: 龚自珍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关怀以及对有才能的人的期待。诗中“绝塞今无事,中原况有人”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安定与人才辈出的希望,“升平闲将略,明哲保孤身”则赞美了在和平时期能展示战略智慧的将领,“莫以同朝忌,惭非贵戚伦”指出不应因同为朝廷官员而有嫉妒之心,“九重方破格
乙酉除夕梦返故庐见先母及潘氏姑母门内沧桑事,三人隐痛深。 凄迷生我处,宛转梦中寻。 窗外双梅树,床头一素琴。 醒犹闻絮语,难谢九原心。 译文: 乙酉年除夕之夜,我在梦中回到了故乡庐舍,见到了已故的母亲和潘家姑母。家中经历的种种变迁和痛苦深深烙印在我心中。醒来时,仍能听到如同细语般的絮叨,难以忘却她们的音容笑貌。 注释: - 乙酉: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乙”年,这里指代一个特定的年份。 -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献翼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逐句释义与赏析: 1. 烬馀破簏中获书数十册皆慈泽也书其尾 (丙戌) 译文:在灰烬之中找到破烂的箱子,里面有几十本书,都是慈溪公留下的,我将其记录下来。 注释:烬馀,指火后剩下的灰烬。簏(lù),古代用竹筒或木匣子装书,称为簏。书,指书籍。慈泽,慈溪公的恩泽。“书其尾”意思是将书中的记录写下来。 2. 欲溯百忧始,残书乱一堆。 (丙戌) 译文
【释义】: 刘三今义士,愧杀读书人。风雪衔杯罢,关山拭剑行。英年须阅历,侠骨岂沈沦。亦有恩仇托,期君共一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送别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诗中运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友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首句“刘三今义士”,直接点名刘三的身份,他是当代的义士,一位有正义感的人。次句“愧杀读书人”,表达了送别者对友人的敬佩之情
【注释】乙酉:指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汉凤纽白玉印一枚。緁:古代的姓。伃妾:皇后的小妾。赵既:字不详,可能是作者的友人。载文集中矣:见《文苑英华》卷九百四十四。 喜极赋诗为寰中倡:高兴极了,写诗作乐,以歌颂四海之内的和谐统一。寰中:四海之内。倡:歌颂、赞美。 丙戌:指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上春:春天之初。 夏后苕华刻,周王重璧台。 夏后:指夏朝君主大禹。苕华:山名,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
【诗句释义】 寥落文人命,中年万恨并。天教弥缺陷,喜欲冠平生。掌上飞仙堕,怀中夜月明。自夸奇福至,端不换公卿。 【译文】 我一个孤高才情的人,在壮年时期遭遇许多的遗憾。上天让我天生就有些缺陷,但我却因此感到无比的喜悦。仿佛有仙人将我掌中的玉坠从空中抛下。又仿佛抱着明月,心中充满了喜悦。我常常自夸自己是多么幸运,因为我得到的福气是常人无法比拟的,我甚至不羡慕公卿之位。 【赏析】
``` 菩萨坟(丁亥) 诗句: - 菩萨葬龙沙,魂归玉帝家。 - 注释: “龙沙”指代沙漠,这里用来形容墓地的辽阔和荒凉。“魂归玉帝家”意味着死者的灵魂归于天界,玉帝为其安排了家。 - 译文: 菩萨被葬在广阔的沙漠中,她的魂魄回到天界家中。 - 赏析: 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逝者的尊重与怀念,同时暗示了其高洁的品格和纯洁的灵魂。 - 馀春照天地,私谥亦高华。 - 注释:
诗句:青琐门边雪,还疑海上看。 译文: 在朝堂的门前,我看到了飘落的雪花。这让我想起了海中的景致,仿佛置身其间。那万树繁花,鹤立鸡群般的官舍,使我思绪飞扬。然而,我却无法用彩翰书写这些美景。 赏析: 这首诗是龚自珍的作品,出自于《龚自珍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诗中,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清早朝堂之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内心的感慨与思考。首先,“青琐门边雪”一句
【注释】: 投李观察(丙戌):指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李世同等人在桐城组织乡试,作者应举中了进士,故称“观察”。 吏治缘经术,千秋几合并:意即官吏的治理应该遵循儒家经典之教。“吏治”指官吏的治理;“经术”指儒家经典学说;“千秋”指久远的岁月;“合并”指长久地合为一体。 清时数人望,依旧在桐城:意即在清廉的时代里,有许多贤能之人,其中就包括作者自己。“清时”指清正廉洁的时代;“数”意为多、众多
【注释】 己亥:清康熙四十年(1671)。杂诗:诗的一种,不拘格律。其一百二十八:指《己亥杂诗》中第128首诗。女直:满族的旧称。南东:南方。我道:我的见解。神功:神奇的功效。禹功:大禹治水的功效。迂儒:迂腐的读书人。谈故道:谈论老掉牙的理论。犁然:像耕犁那样平顺地、彻底地。天地:大自然。划民风:改变民间风俗。 【赏析】 此诗是作者于清康熙四十年的杂诗之一
【注释】 己亥杂诗:诗人于己亥年所作之诗。其一百二十九,指第129首《己亥杂诗》。陶潜(365~427):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有《陶渊明集》传世。荆轲:战国时期燕国刺客,著名军事家和文学家。他刺秦王失败而自杀。发浩歌,即放声高歌。停云:出自《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娈,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俟我于堂阶。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浩歌
【注释】陶潜:即陶渊明,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的伟大诗人。少陵:杜甫的别号,唐代大诗人。冥报:指因果报应。因他一饭恩:因他的恩情而报答他。富儿门:富贵人家的门第。 【赏析】这是一首借古讽今的七律。诗中作者借陶渊明、杜甫两位诗人的遭遇来抒发自己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黑暗势力的憎恨。全诗语言朴实,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
【注释】己亥:清高宗名弘历,乾隆皇帝。己亥杂诗为乾隆五十五年(1790)作。其一百二十六首为组诗中的第二十二首。 狂言:指诗人的豪壮之语。时望:时代的期望。东山妓:指谢灵运《登池上楼》中“池塘生春草”句意,即东山的妓女。苍生:百姓。 【赏析】此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当时政治形势和民生疾苦的担忧。前两句写对时局的看法,认为不能让儿女辈妄谈兵革之事,国家应该保持镇静。后两句是说别有狂言来表达时代的期望
残客津梁握手欷,多君郑重问乌衣。 故家自怨风流歇,肯骂无情燕子飞。 注释: 1. 残客津梁:形容旅途中疲惫不堪的旅人。 2. 握手欷(xi):挥手告别,依依不舍的样子。 3. 多君:对友人的称呼。 4. 郑重:严肃认真的态度。 5. 乌衣:古时南京城东有一条巷子叫乌衣巷,因晋时王导居此而闻名,后来成为富贵人家聚居的地方。 6. 故家:过去的家庭或家族。 7. 风流:指才情和风度。 8. 歇
``` 不论盐铁不筹河,独倚东南涕泪多。 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 注释: 1. 不论盐铁不筹河:这里指的是诗人对当时国家政策和治理黄河的议论和不满。 2. 独倚东南涕泪多:诗人独自站在东南方向,因思念家乡而流泪。 3. 国赋三升民一斗:意思是国家的赋税收入与农民的劳动所得相比,相差甚远。 4. 屠牛那不胜栽禾:意思是连杀一头牛都不如种植几亩庄稼来得重要。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