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薄录睨千秋,过目云烟浩不收。
一任汤汤沦泗水,九金万祀属成周。
【注释】
己亥杂诗 其七十二:己亥指乾隆五十四年;杂诗为清代诗人龚自珍所作的诗歌总集,共72首。其七十二:这是第72首诗的内容。薄录:轻薄的记载。睨(niè):斜视。千秋:指历史久远。云烟浩不收:指世事纷繁复杂,像云烟一样无法收聚。一任:任由。汤汤:水势盛大的样子。沦:沉没。泗水:黄河在河南省境内的一条支流,即今泗河。九金:指周王朝的九鼎。万祀:指祭祀的年代长久。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国家前途的一种忧虑。前两句说少年时看到的历史都是浮光掠影,像云烟一样不可收拾,而自己却要任其自然地沉溺下去,不思进取。后两句说希望国家不要沉沦到黄河之滨,让后人去怀念周朝那九鼎重宝。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少年薄录睨千秋,过目云烟浩不收”一句,写少年时期,作者只是随意浏览一些历史资料,看那些虚无缥缈的云烟而已,而没有真正去认真思考、研究这些资料所反映的深层含义及其背后所隐含的真实情况。这种“薄录”的态度和“睨千秋”的眼光,暴露了作者对于国家的前途缺乏深刻的认识和正确的判断,也反映了他当时思想上的局限性。然而,这种局限性并没有成为他的负担,反而成为了他的一种动力。因为正是由于这种局限性,才激发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思考,使他更加坚定了为国家、为民族奋斗的信念。
“一任汤汤沦泗水,九金万祀属成周”这一句,则进一步表明了作者的决心和态度。他愿意像黄河之水一样勇往直前,即使面临重重困难和挑战,也要毫不犹豫地坚持下去。同时,他也相信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实现国家的真正强大和繁荣。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决心,使得他在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时都能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被外界的干扰和诱惑所动摇,从而更好地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
这首诗通过对作者自身经历的描述和思考,展现了他对于国家前途的深切关注和关心。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也体现了他对于国家和民族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的认识和思考。这种关注和思考,既是对个人责任和担当的体现,也是对整个民族共同利益和发展的维护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