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内治外交,不过兴学理财,公尽之矣;
传噩耗山颓星陨,每忆感恩知己,吾谁与归。
【译文】
新政的内政外交,不过是兴办学校、理财而已。
传来噩耗,山崩星陨,每每想起感恩知己,我不知往哪里去好。
【注释】
挽:哀悼;百熙:清末民初政治家、教育家张百熙(1847-1932)的字;联:悼念死者的诗文。
【赏析】
此诗是作者为张百熙撰写的挽联。张百熙是一位具有近代化思想的维新派人士,在清朝末年曾担任过学部大臣等职,主持过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的建设,并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国家图书馆——京师图书馆。他倡导“中体西用”思想,提出“以中国伦常名教为本,辅以西学”,主张中学与西学的结合,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先驱者之一。但因种种原因,他的改革事业并未得到成功,最终被迫辞职,于1910年去世。
全诗表达了作者对张百熙的深切缅怀之情。首句“新政策内治外交,不过兴学理财”,是对张百熙政治成就的概括和赞扬。张百熙在晚清时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振兴国力、整顿吏治、发展实业、提倡科学等,使当时的中国出现了一定的进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些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矛盾。第二句“传噩耗山颓星陨,每忆感恩知己,吾谁与归”,则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离去的悲怆和无奈。张百熙的离世对于作者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损失,他们曾经有过深厚的友谊,共同追求着国家的复兴和民族的崛起。但现在他却离开了这个世界,让作者感到无比的悲痛和无助。第三句“吾谁与归”,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迷茫。在这个充满变局的时代,他们似乎找不到任何可以依靠的人或事物。最后一句则是对张百熙一生的评价。他认为张百熙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和卓越成就的人,但他也承认自己在许多方面还缺乏足够的知识和能力来应对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张百熙生平事迹的回顾和对其贡献的评价,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伟大改革家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作者在面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时所经历的内心挣扎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