潺潺崖下水,磊磊山根石。
石性不可磨,任与水相激。
水去石常在,无时不嵯峨。
水石两寂寂,新蝉鸣涧河。
题大湾铺涧石
潺潺的崖下水,磊磊的山根石。
石性不可磨,任凭水相激。
水去石常在,无时不嵯峨。
水石两寂寂,新蝉鸣涧河。
注释:
- 潺潺的崖下水:形容溪流的声音,潺潺,象声词,形容流水的声音。
- 磊磊的山根石:形容石头的形状和质地。磊磊,形容石头的形状和质地。
- 石性不可磨:石头的性质无法被磨掉或改变。石性,指石头本身的性质。
- 任与水相激:任由水流冲击石头。
- 水去石常在:水流走后,石头依然存在。常在,形容长久存在。
- 无时不嵯峨:没有时间不是巍峨的。嵯峨,形容山峦起伏的样子。
- 新蝉鸣涧河:新长出的蝉在溪边鸣叫。新蝉,指刚出生不久的蝉。涧河,指山间的河流。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名作《画》。全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诗的前两句“潺潺崖下水,磊磊山根石”,通过描绘流水和石头的形态,营造了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水流潺潺,仿佛在讲述着古老的故事;而石头则坚实而有力,给人以坚韧不拔的印象。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
第三句“石性不可磨,任与水相激”进一步强调了石头的特性,即它不会被水流所改变。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揭示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第四句“水去石常在,无时不嵯峨”进一步描绘了流水与石头之间的关系。当水流离去时,石头依然屹立不倒,展现出其不朽的品质。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永恒之美的赞美。
最后一句“水石两寂寂,新蝉鸣涧河”则是整首诗的高潮部分。在这里,诗人将水、石、蝉和河四个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同时,诗人也用新长出的蝉鸣叫声为这幅画增添了一丝生机与活力。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