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得沩山牯,林闲任自然。
身毛亦将白,鼻孔也曾穿。
牧笛斜阳里,闲情野水边。
一犁微雨足,不负祖翁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牯牛在沩山的悠然自得生活。下面是逐句释义以及相关的赏析:

  1. 识得沩山牯,林闲任自然。
  • “识得”: 认识,了解。
  • “沩山”:“指中国湖南省的岳麓山区的一座山峰,是佛教名山之一。”
  • “牯”: 古代对公牛的称呼。
  • “林闲”: 指的是山林间安静的地方。
  • “任自然”: 顺其自然,不造作,不受外界干扰。
  1. 身毛亦将白,鼻孔也曾穿。
  • “身毛”: 指的是牯牛身上的长毛,可能因为年纪大而变白。
  • “鼻孔”: 指鼻子上的孔洞,可能是被穿过或磨损的痕迹。
  • “穿”: 穿透、通过的意思。
  1. 牧笛斜阳里,闲情野水边。
  • “牧笛”: 牧童吹奏的笛子声。
  • “斜阳里”: 指夕阳下的景象,给人一种温暖宁静的感觉。
  • “闲情”: 悠闲的心情或者情趣。
  • “野水边”: 指靠近自然水源的地方。
  1. 一犁微雨足,不负祖翁田。
  • “一犁”: 指农夫耕作时用的犁头。
  • “微雨足”: 指春雨恰到好处,不会过多也不会太少。
  • “祖翁田”: 指祖父留下的田地,表达了对祖先的敬意和对土地的热爱。

整体赏析:
这首诗以牯牛为主角,通过对牯牛的描写来表达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中的牯牛似乎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自得,不受世俗的束缚。通过描绘牯牛在不同场景下的活动,诗人展示了一种与世无争、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流露出对家族传统的尊重和传承。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情怀,是一首富有哲理的田园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