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交通教育之先,经始艰难,独以精诚膺帝眷;
继河间仪徵而后,大雅宏达,长留文采照儒林。

【注释】

(1)张百熙:字孝先,号燕岩,清末民初政治家、教育家。1903年与杨深秀、孙诒让等人创办《国文报》,提倡新学。1905年与严复等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临时参议院议员,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被免职。晚年寓居上海,潜心著述。

(2)交通:即“通达”,指传播、交流;交通教育:指传播和交流教育思想。

(3)经始艰难:开始从事艰难的工作或事业时,经历困难。

(4)精诚:真诚的心意。帝眷:皇帝的宠爱。

(5)河间:地名,今属河北沧州地区。仪徵:古县名,位于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

(6)大雅:指儒家学者。宏达:广大而深远。文采:才华、文才。照:照耀。儒林:指学术界或读书人。

(7)赏析:

这首诗是挽联,用来悼念张百熙。诗人首先赞扬张百熙在创办《国文报》时所表现的“谋交通教育之先,经始艰难,独以精诚膺帝眷”的精神和行为,接着又称赞他继黄宗羲之后“河间仪征而后,大雅宏达,长留文采照儒林”。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张百熙在开创了传播和交流教育的先河时,虽然开始时经历了种种艰难,但他凭着自己的真诚之心赢得了皇帝的宠幸;他在继承了黄宗羲的思想精神之后,又以博大高远的见识和才华,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