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言鬼可憎,君独观其妙。
触于目所遇,审厥象惟肖。
巨室可偃寝,驰逐谁所召。
昏暗锁自缚,安得慧镫㷖。
六趣理本同,执著互相笑。
奇诡到笔端,似闻诶出訆。
书家草圣难,苦心世草料。
瞰室非尔防,一任梁闲啸。

【解析】

本诗首联写“我”独对两峰,发现鬼物之美;颔联写“我”发现两峰中鬼物之妙;颈联写“我”发现两峰中鬼物之奇;尾联写“我”发现两峰中鬼物之趣。全诗以“两峰”为中心,描绘了两峰中鬼物之美、其妙、其奇、其趣,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思想感情。

【答案】

示例一:

人言鬼可憎,君独观其妙。

译文:人们常说鬼是可憎的,但我却觉得它们很奇妙。

注释:“人言”即世人所说。“鬼可憎”即常人认为鬼是可怕的。“君独观”即你独自观赏。“其妙”即它们的奇妙之处。

赏析:此诗首句开门见山地表明自己的观点,认为世间的人们常以为鬼可恨。但作者却独持异议,认为鬼是奇妙的。这种不同寻常的观点,正是诗人独特个性和敏锐感受的表现,也显示了他对生活的深刻体悟和独到见解。

示例二:

触于目所遇,审厥象惟肖。

译文:眼睛看到的东西,都仔细地观察它的形态,非常相似。

注释:“惟肖”指形态非常相似。

赏析:这是第二联中的诗句。上句“触于目所遇”,意思是眼睛看到的。下句“审厥象惟肖”的意思是仔细观察,发现它与实际相差无几。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两峰中鬼物的观察细致入微,对两峰中鬼物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示例三:

巨室可偃寝,驰逐谁所召?

译文:宏伟的屋子可以安然地躺下休息,是谁在召唤我们追逐?

注释:“巨室”指宏伟的屋子。“偃寝”即安然地躺下休息。“驰逐”即追逐。

赏析:这是第三联中的诗句。此联紧承前联,由描写鬼物之美转向对鬼物的赞叹。上句“巨室可偃寝”,意为宏伟的屋子可以安然地躺下休息。下句“驰逐谁所召?”意为是谁在召唤我们追逐呢?这两句诗表现的是诗人对两峰中鬼物的赞叹之情。

示例四:

昏暗锁自缚,安得慧镫㷖。

译文:幽暗的环境使人感到束缚,哪里能找到点亮智慧的灯盏呀?

注释:“昏昽”指幽暗不明。“自缚”即受束缚。“慧镫”即点亮智慧之灯,这里用来形容智慧的灯盏。“㷖”即灯芯。

赏析:“昏暗锁自缚”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将幽暗不明的环境比作是束缚自己的绳子,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处境。而“安得慧镫㷖”一句,则表达了诗人渴望光明的心情,他希望能有一盏智慧之灯来照亮前方的道路。这两句诗既反映了诗人当时的困境,又展现了他的追求和向往。

示例五:

六趣理本同,执著互相笑。

译文:佛教认为,六道众生都是从因果轮回中来的,他们的命运是相似的。而执着的人却总是相互嘲笑。

注释:“六趣”即佛教所说的六道轮回。“执著”即执着的人。“互相笑”即相互嘲笑。

赏析:这是第四联中的诗句。上句“六趣理本同”,意为佛教认为,六道众生都是从因果轮回中来的,他们的命运是相似的。下句“执著互相笑”,意为执着的人却总是相互嘲笑。这两句诗表现的是诗人对六道众生命运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是他对执着之人的批判和讽刺。

示例六:

奇诡到笔端,似闻唉出訆。

译文:奇特的鬼怪到了我的笔下,仿佛听到唉声叹气的声音。

注释:“笔端”即笔下。“噫”即叹息声。“訆”即叹词或感叹的语气词。

赏析:这是第五联中的诗句。上句“奇诡到笔端”,意为奇特古怪的事情到了我的笔下。下句“似闻唉出訆”,意为仿佛听到唉声叹气的声音。这两句诗表现的是诗人创作过程中的一种感受,也是他对鬼怪的描绘和想象。

示例七:

书家草圣难,苦心世草料。

译文:书法名家很难写出真正的好字,要想写好书法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注释:“书家”即书法家。“草圣”指书法高手。“苦心”即用心去写。“世草料”指世俗的书法材料或工具。

赏析:这是第六联中的诗句。上句“书家草圣难”,意为书法名家很难写出真正的好字。下句“苦心世草料”,意为要想写好书法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书法创作的艰辛和不易,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