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亭耸其西,汴宋钜公制。
安阳将相材,修庙手自记。
书法逼平原,过者正襟视。
元之文章伯,黄书亦秀媚。
区区五鬼徒,鼎立有馀愧。
祥符醮告文,中断瓦砾弃。
损者巳可伤,完者逾可贵。
其馀元明刻,凡俗不足计。
异哉飞来石,明人妄题识。
菌蠢断碣材,辄云舜所致。
纷纷耳食流,皂白倏倒置。
空令好古士,到兹三叹喟。
浑源自言高,吾游姑舍是。
淋漓翠墨鲜,目验亟藏笥。

诗句解读

  • 孤亭耸其西: 描述了一座孤独的高高的亭子矗立在西边。这里的“亭”是古代建筑中常见的一种结构,用于提供休憩或欣赏风景的场所。“耸”则形容亭子的高耸入云,给人一种雄伟、壮观的感觉。

  • 汴宋钜公制: “巨公”指的是在汴州(今河南开封)和宋朝(960年-1279年)时期具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他们通常掌握着重要的权力和资源,因此“制”字暗示了这些人物对亭子的建设和管理有极大的影响力。

  • 安阳将相材: 在这里,“安阳”可能是指一个地名或地区,而“将相”则是指古代中国的高级军事和政治官员。将相通常是国家政权的重要支柱,因此这里的“材”指的是他们的才智和能力。

  • 修庙手自记: 这句话表明该亭子是由一位有能力的人亲自修建的,这个人可能是当地的官员或有其他特殊身份的人物。通过亲手记录,这位官员展现了他对这项工程的重视和对历史传承的承诺。

  • 书法逼平原: 这里的“平原”可能是指一个开阔的地方,或者是指书法作品的风格和水平。“逼”表示书法作品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以至于让人感到震撼。

  • 过者正襟视: 这句话描述的是当人们经过这座亭子时,都会自觉地端正自己的衣服,以表示对其尊重和敬意。这种社会行为反映了人们对这座亭子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和历史价值的敬畏。

  • 元之文章伯: “元之文章伯”中的“元之”可能指的是这个地方或时代,而“文章伯”则是指在这个领域里最为杰出的人。这里可能是在赞扬某个地方在某个文学或学术领域的卓越成就。

  • 黄书亦秀媚: 这句话中的“黄书”可能是指一种特定的书籍或文献,而“秀媚”则表示其内容优美、迷人。这里的“秀媚”可能是在赞美黄书中所蕴含的智慧和美学价值。

  • 五鬼徒: 这里的“五鬼”可能指的是某种迷信或传说中存在的五个恶鬼,而“徒”则表示这群恶鬼的存在给这个地方带来了负面影响。这可能反映了当地居民对这些恶鬼的恐惧和对它们的不满。

  • 祥符醮告文: “祥符醮告文”可能是关于祈求吉祥和平安的一种祭祀活动的文字记录。这里的“醮告文”表明这是一种具有宗教性质的仪式,旨在祈求神灵的庇佑和保护。

  • 损者巳可伤: 这句话中的“损者”可能指那些受到破坏或损害的事物,而“巳可伤”则表达了对这些事物即使受到损害也仍然值得保护的态度。这里的“损”和“伤”可能指的是物理意义上的损害,但更广泛地可以理解为任何形式的损伤或破坏。

  • 完者逾可贵: 这句话强调了完整性的价值,认为即使是完好无损的事物也更加珍贵。这里的“完者”指的是完整无缺的事物,而“逾可贵”则表示这种完整性是极其宝贵的,甚至超过其他任何价值。

  • 异哉飞来石: “异哉”是一种感叹词,用于表达惊讶或赞叹的情感。这里的“飞来石”可能是指一块从远方飞来的奇特石头,它的出现本身就充满了神秘和惊奇的元素。

  • 妄题识: “妄题识”中的“妄”表示随意、没有根据,而“题识”则是指对石头进行的描述或标记。这里的“妄题识”意味着这些描述或标记是未经证实的、无根据的,从而增加了石头的神秘色彩。

  • 菌蠢断碣材: “菌蠢”可能是指生长在岩石上的菌类或昆虫,它们在岩石表面形成了纹理或图案。这里的“断碣材”指的是被破坏或断裂的石头材料。结合前面的解释,这句话可能在描绘一幅充满自然美的画面——岩石上生长着菌类或昆虫,而断裂的石头则为这幅画增添了一种野性美。

  • 辄云舜所致: “辄云”在这里是一个成语,表示轻率地做出结论或断言。这里的“舜所致”可能是指这块石头是舜帝留下的,或者与舜帝的某些事迹有关。这样的断言可能会引发人们对于这块石头来源和文化意义的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 皂白倏倒置: “皂白”在这里可能是指事物的黑白、是非,而“倏倒置”则表示情况或观点突然发生改变。这里的“皂白倏倒置”可能在表达一种对于事情真相或本质的认识突然发生变化,导致原本明确的观点变得模糊不清。这可能反映了人们对于这块石头的真实目的或背后故事产生了新的看法或猜测。

  • 空令好古士,到兹三叹喟: “空令好古士,到兹三叹喟”中的“空令”可能是指让喜欢古代文化的人士来到这个地方,而“到兹三叹喟”则表示这些人到达这个地方后发出的感叹和感慨。这句话可能在表达这个地方的独特魅力和深厚文化底蕴吸引了许多热爱传统文化的人前来参观和思考。

  • 浑源自言高: “浑源”可能是指这个地方的名称或者它所处的地理位置,而“自言高”则表示这个地方本身具有崇高、伟大或不可比拟的特点。这里的“高”可以是对这个地方的历史、文化或自然景观的高度概括和赞美。

译文

孤亭耸立于西侧,由汴宋巨公建造。
安阳将相的才能,手自记录于庙中。
书法技艺逼近平原,路过此地之人正襟危坐。
元朝的文章大师,黄书也显得秀媚。
区区五鬼之徒,鼎足之势令人惭愧。
祥符年间的祭祝文,因中断而被丢弃。
破损之物已显价值,完好之物更显珍贵。
元明时期的刻版,凡俗之作不足论。
奇异的飞来石,明朝文人妄加题识。
断碣之材菌蠢生,竟称是舜所留遗。
纷纷流言耳食人,黑白易位颠倒置。
空使好古之士,到此三叹息喟叹。
源头清澈自然高,我游于此暂且停留。
淋漓翠墨犹新鲜,亲眼目睹急忙收藏。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古老亭子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的文化成就和社会变迁。诗中不仅详细描绘了亭子的建筑风格和历史背景,还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描述,展现了人们对这个地点的特殊情感和文化认同。诗人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这片土地和历史的感慨和敬仰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