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之花古未有,流传乃自林邑南。
高昌缅甸及南诏,移来交广雷琼儋。
桐身枫叶芙蓉蕊,秋来结实离相参。
周遭径尺修数丈,非𣏌非梓非楩楠。
蛮方宝此作活计,不数八茧吴中蚕。
尔雅释木置不录,南州旧志披琅函。
迦罗婆劫载梵夹,嘉名肇锡由瞿昙。
草棉晚出乃居上,卑枝弱干霜苞含。
古终古贝名少别,骚翁辨说徒诂諵。
何人分种到江左,花开处处临澄潭。
崖州老姥年七十,卓椎双髻头鬖鬖。
传来上世种植法,至今立祠香茅庵。
乌泥泾上灵旗卷,风鬟雾鬓留空龛。
尔来传授五百载,乡村男妇人人谙。
弓弹杆轧良自苦,如食蓼叶虫知甘。
吾生虽无田负郭,田家月令曾研覃。
四坐勿喧听贱子,试为具述忘愚憨。
疁城土燥不宜稻,稻田十廑得二三。
三月才过微雨润,木香花下香馣𩡝。

【注释】

  1. 木棉花:木棉树的花。
  2. 古未有:自古以来,没有过。
  3. 流传乃自林邑南:流传于南方。
  4. 高昌、缅甸及南诏:指中国历史上的高昌国、缅甸、南诏等国。
  5. 移来交广雷琼儋:从交州(今越南中部)、广州(今广东)、雷州(今广东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一带传入。
  6. 桐身枫叶芙蓉蕊:桐树的树干、枫树的叶子、芙蓉花的花瓣都是木棉的组成部分。
  7. 秋来结实离相参:秋天时木棉果实成熟。
  8. 周遭径尺修数丈,非𣏌非梓非楩楠:周围直径可达一尺多,长度可达几丈,不是桐木、梓木或楩楠。
  9. 蛮方宝此作活计,不数八茧吴中蚕: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木棉是重要的纺织原料,其价值远远超过了八蚕,即八斤丝。
  10. 尔雅释木置不录:据《尔雅·释木》记载,木棉不属于八种树木之一。
  11. 南州旧志披琅函:南州(即南方)地方志书中有关于木棉的介绍。
  12. 迦罗婆劫载梵夹:唐代僧人迦罗婆曾将木棉的种植方法记载在梵文中。
  13. 草棉晚出乃居上:指木棉虽然晚开花,但其种子却非常细小,能排在最上面。
  14. 卑枝弱干霜苞含:木棉的枝条柔弱,叶子在霜冻时包裹着果实。
  15. 古终古贝名少别,骚翁辨说徒诂諵:木棉的古名叫“古终”,与古代贝类名称不同;骚人对其特性进行了解释,但只是泛泛之言。
  16. 何人分种到江左:谁将木棉种子带到江南地区?
  17. 花开处处临澄潭:木棉的花朵盛开时,常常落在水中,形成美丽的景致。
  18. 崖州老姥年七十,卓椎双髻头鬖鬖:指一位住在崖州的老太太,七十岁高龄,头上扎着两个发髻。
  19. 传来上世种植法,至今立祠香茅庵:传说木棉的种植方法是由上一代人传承下来的,至今仍有人在香茅庵里供奉木棉。
  20. 乌泥泾上灵旗卷,风鬟雾鬓留空龛:指乌泥泾上的庙宇,旗幡随风飘扬,云雾缭绕,给人一种神秘感。
  21. 尔来传授五百载,乡村男妇人人谙:自从木棉传入以来,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现在乡村男女都熟悉这种植物。
  22. 弓弹杆轧良自苦,如食蓼叶虫知甘:形容人们种植木棉的过程既辛苦又有趣,就像吃蓼叶一样,虽然苦涩但很美味。
  23. 吾生虽无田负郭,田家月令曾研覃:我虽然没有田地,但我曾经研究过农田月令,对农业有一定的了解。
  24. 四坐勿喧听贱子,试为具述忘愚憨:请你们不要吵闹,让我来详细讲述一下木棉的种植方法,让你们忘记愚昧和笨拙。
  25. 疁城土燥不宜稻:疁城地区的土质干燥不适合种植水稻。
  26. 稻田十廑得二三:稻田中只有十分之二三的面积适合种植水稻。
  27. 三月才过微雨润,木香花下香馣𩡝:到了三月,微风吹过,带来了丝丝细雨,木棉树下散发出阵阵清香。
    【赏析】
    《木棉歌》是一首描述木棉生长习性和种植方法的长诗。诗人通过对木棉的观察和描绘,展现了木棉的美丽与坚韧,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南方地区的农耕文化和民间信仰。
    诗中多次提到“古未有”一词,强调木棉自古以来就存在,这反映出诗人对木棉历史的尊重和重视。同时,诗人也将木棉与其他树种进行对比,说明木棉的独特之处。诗人还通过对木棉的形态、颜色、气味等方面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木棉的美丽和魅力。
    在诗歌的结尾部分,诗人提到了木棉的种植方法和历史渊源,这不仅是对木棉的一种赞美,也是对古代农民辛勤劳作精神的一种致敬。此外,诗人还通过描绘自己对于农业知识的研究和分享,展现了他对农民生活的关心和对社会的贡献。
    这首诗以其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内容,展示了木棉的美丽与坚韧,同时也反映了古代南方地区的农耕文化和民间信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