朐山秀色接蓬莱,海市应为玉局开。
天与才人诗境界,乘槎直到郁洲来。
【注释】唐:唐朝。海上乘槎图:指唐代画家李公麟的《五牛图》。即,就。之海州任:到海州任职。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送别朋友去海州任所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他的美好祝愿。首句写朐山秀色与蓬莱仙境相连接;次句写海市蜃楼,应为玉局开;第三句写天赐良才,有广阔境界;末句说,愿其驾长风,直抵郁洲,以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朐山秀色接蓬莱,海市应为玉局开。
天与才人诗境界,乘槎直到郁洲来。
【注释】唐:唐朝。海上乘槎图:指唐代画家李公麟的《五牛图》。即,就。之海州任:到海州任职。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送别朋友去海州任所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他的美好祝愿。首句写朐山秀色与蓬莱仙境相连接;次句写海市蜃楼,应为玉局开;第三句写天赐良才,有广阔境界;末句说,愿其驾长风,直抵郁洲,以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解析】 “过昭庆寺访哲公不遇”是首联,全诗写诗人到昭庆寺寻访智顗未遇。首句点出题意,第二句写出了智顗的清高脱俗,第三、四两句写出了智顗的佛门造诣。“我来虎溪下”承上启下,过渡到尾联。 【答案】 译文:五宗谁继承着响彻云霄的声音?只有智顗的禅林清绝而寂静。水边的月观空悟到了佛法的真谛;风中幡动回答了法音的呼唤。我来到龙井山下,看到智顗在深山古寺里修行。可惜我没有见到传说中精通《维摩诘经》的大士
诗句释义 1 何处消长夏: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长夏季节的某种期待或感受,他可能想要找一个地方来消磨这个漫长的夏天。 2. 空亭远眺宜:空亭意味着没有其他人,因此可以独自远眺。这句话描绘了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空旷的亭子中,享受着远方景色的情景。 3. 山光来不速:山光指的是远处的山峰在日落时分反射出的光影。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于这种美景到来的意外和欣喜。 4. 月影出如期
诗句释义: 1. 隐者柴门内,林花落又开。 译文:隐居在山中的小院,门前有一片树林。花儿落下后又重新开放。 关键词:隐者(隐居的人)、柴门(简陋的房屋的门)、林花(树林里的花朵)、落又开(花儿落下后再次开放)。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环境,门前有片树林,花儿落下后又重新开放,展现了隐士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2. 水深鱼极乐,客散鸟还来。 译文:池塘里的鱼儿在水中畅游
《晓行》 晓行 残漏五六点,稀星三四匀。 岸崩枯似腊,树秃立如人。 估客郎当铎,征夫轣辘轮。 趁凉同起蚤,露气湿衣巾。 译文: 清晨出发,天空中的星星稀疏,只有五六颗。 江边的石头已经崩塌,像冬天的腊月一样冷。 树上的叶子已经掉光,只剩下光秃秃的树身。 商人的号角声此起彼伏,征人的车轮声隆隆作响。 趁着凉爽,大家起床早早出发,露水把衣服打湿了。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晨曦中踏上旅程的情景
【注释】 涧水空山道:涧水,指山间溪流。空山,形容山中寂静。道,小路。 相过人不知:相互往来的人不知道我来访。 美花多映竹:美丽的花儿映衬在竹子之中。 桐叶坐题诗:坐在梧桐树的叶子上题诗。 易下杨朱泪:容易落下像杨朱一样的眼泪。易下,轻易落下。 难酬支遁词:难以报答像支遁一样的诗人(即谢安)。 扁舟吾已就:我的小船已经准备停当。 舍此复何之:离开这里还有什么地方呢? 赏析:
徐毓洲读书僧舍集杜工部句寄之 其四 同调嗟谁惜,亲情独有君。 优游谢康乐,俊逸鲍参军。 舍下笋穿壁,阶前树拂云。 几时杯共把,水竹会平分。 注释: 1. 同调嗟谁惜:意指同为文人,相互感叹无人珍惜自己的才华。 2. 亲情独有君:表示对这位朋友的特别情感,认为他的情谊独一无二。 3. 优游谢康乐:以谢灵运(谢康乐)为榜样,形容自己生活闲适自得。 4. 俊逸鲍参军:用鲍照来比喻自己
徐毓洲读书僧舍集杜工部句寄之 其三 林僻来人少,村花不扫除。 长卿多病久,中散旧交疏。 把酒宜深酌,新文尚起予。 吟诗坐回首,日暮且踟蹰。 注释: - 林僻:指幽静的山林。 - 来人:指的是来访的人。 - 村花:指乡村中的花朵。 - 长卿:指的是李陵,因曾为李陵作《别歌》,故称。 - 中散:指的是嵇康,因其曾为《与山巨源绝交书》而知名。 - 把酒:拿起酒杯。 - 起予
【注释】: 何谦之(768—824),字文举,河南人。曾任制置使府参军事,后任司户参军,因事下狱死,时人称其“晚节独芳”。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诗。首联先写自己与何谦之的相识、相交和相知;颔联赞扬他的才能和为人;颈联祝愿他官运亨通,身体健康长寿;尾联则希望他像菊花一样,在晚年还能保持高洁的情操。 首联“维岳天中贵”,以山为喻,赞颂何谦之居高位而能自守,不骄不矜,如嵩岳之巍然不动
【注释】 1. 云秋:云气秋色。 2. 皇华使,汉元帝遣五方蛮夷君长入朝的使者,因称“皇华使”。 3. 魏阙:指皇宫。 4. 梁园:东汉梁孝王刘武的园林。 5. 灰岭、卢沟:地名。 【赏析】 《奉使典试河南出都作》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奉命赴河南主持考试的情景。前二句写自己奉命去河南主持考试的途中景象。后四句写抵达河南后,在主考官面前应试的情景。全诗语言朴实自然
徐毓洲读书僧舍集杜工部句寄之 其二译文:我虽然拙劣,但仍然坚守自己的信念,幽静偏僻的地方更能让我怡然自得。放宽心态应是酒,排除烦闷应该强裁诗。野寺中僧人稀少,茶瓜留客却很迟。我们向来心意相通,步着木屐向东篱。 注释: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同道好友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虽身处僻远之地,仍保持坚定信念和积极进取精神的思想。 赏析:徐毓洲在僧舍读书时,偶遇杜甫《佳人》中的一句“野寺残僧少,茶瓜留客迟”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他与陶山有着深厚的友谊。在这首诗中,作者以陶山为题,表达了对他即将前往海州任职的祝福和期望。 我们来看第一句:“石刻江南少赏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江南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很少有石刻艺术作品,所以难得一见。这里的“石刻”指的是雕刻在石头上的艺术品,“江南”是指中国的东南部地区,而“少赏音”则表示这些石刻作品的价值并不被人们所熟知。 接下来是第二句
闻道胎禽近易驯,沧溟来往翅如轮。 官斋大胜乘轩乐,傲煞华亭乞鹤人。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闻道胎禽近易驯: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陶山海上乘槎图的观察和感悟。"闻道"暗示了作者通过某种渠道得知这个消息,而"胎禽"可能指的是鸟类或者某些动物,因为它们在自然界中容易驯服。"近易驯"意味着这些生物已经变得容易控制和饲养。 2. 沧溟来往翅如轮: 这里的"沧溟"指的是大海或海洋
注释: 百室弦歌处处闻,经一 指授便能文。 年年仙馆春无恙,指点桃花忆使君。 百室:指众多读书人。经一:指诗书经典。 百室弦歌处处闻,经 一 指授便能文。 经 一 指授便能文,说明诗人的诗歌功底深厚,对诗歌创作有独到的见解;百室弦歌处处闻,则表现了当时社会繁荣的文化景象。 年年仙馆春无恙,指点桃花忆使君。 年年仙馆春无恙,指每年的春天,桃花盛开的景象都如往昔一般美好;指点桃花忆使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送他的好友陶山去海州刺史任的一首诗。诗的前两句写陶山在三吴(今江苏、浙江一带)住了十年,现在要带领着郡符(即地方官的令箭)上任了;后两句写陶山一路清风徐来,衣带飘飘如在水上行走,送他到射阳湖遥渡。 译文: 三吴十载住双凫,东海今朝领郡符。 一路清风衣带水,送君遥渡射阳湖。 注释: 1. 三吴十载住双凫:三吴指的是今天的江苏、浙江一带,双凫指的是两只野鸭
注释:一月蚕忙,官府的文书也多了起来,因此找山留客的人也多了起来。到了傍晚,客人都忘记了回家。城墙上的姑射真人真像是在模仿我的样子,我好与闲云作伴一起飞。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画面。诗人在一个月光皎洁、蚕忙时节,来到了顾渚山。他在这里找到了一个可以休息的地方,和客人一起欣赏美景,享受宁静的时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开始西沉,客人也开始感到疲倦。他们开始告别,各自回家。
译文: 当年在顾渚山,我挥舞旌旗一马当先;解下组绶来此隐居,曾经作过这里的寓公。 笔力刚健如同波磔的篆书一样,谁能如此地仔细剔去藓苔而到山中? 注释: - 顾渚山行 其四:这是一首描写诗人隐居生活与自然景色的五言绝句。 - 浮溪当日一麾雄:当年在顾渚山时,我挥舞旌旗一马当先。一麾雄,意为指挥军队时气宇轩昂,威风凛凛。 - 解组曾来作寓公:解下组绶来此隐居,曾经作过这里的寓公。解组,指解职退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