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阁绳床土木骸,本无一物惹尘埃。
故知白鸟趋炎客,不到清凉佛地来。

【解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写华顶寺的清幽。诗前两联是说华顶寺没有一点尘俗的东西,所以白鸟才来此栖息。

纸阁绳床土木骸,本无一物惹尘埃(华顶寺)——华顶寺中只有纸做的阁楼、竹做的绳床、木做的佛塔和土塑的佛像,这些东西都是人造的,没有一点儿尘世的东西,所以连白鸟都来此栖息。

故知白鸟趋炎客,不到清凉佛地来——因此,我就知道那些飞来觅食的白鸟都是喜欢热闹的,而不会到这清凉的地方来。

赏析:

这首诗写华顶寺的清幽,诗人以白鸟栖止为喻,赞美了华顶寺的洁净,也表达了他对于人间尘嚣的厌恶。“故知”二字,点明了诗人的主旨;“不到”二字则表明诗人的鄙夷之情,将诗人与世俗之人截然对立起来。

全诗四句,每一句都运用了典故,而且都恰到好处。首句中的“纸阁绳床土木骸”,分别用了“纸”“绳”“木”三个名词作为修饰语,形象地描绘出华顶寺的古朴和简陋。第二句中的“白鸟趋炎客”,则用《庄子·逍遥游》中“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的句子,巧妙地将白鸟比作贪恋繁华富贵的人,以此来讽刺那些只求享受而不顾清修的人。第三句中的“不到清凉佛地来”,则是借用了唐代著名高僧鉴真和尚的故事,他在一次游览五台山时曾经感叹:“五台山中无一滴泥,无一茎草,真是清净之地。”而如今他却看到华顶寺里只有纸、绳、木、土等杂物,由此得出了“不到清凉佛地来”的结论。第四句则是直接抒发了诗人对世间纷扰的厌弃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华顶寺的清静,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红尘的不屑一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