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指田园乐事偏,了无丝竹到堂前。
欧阳集古一千卷,洛社闲居二十年。
贫恋脩羊人问字,书惭纡蚓客携笺。
本来面目粗能记,不向曹溪学坐禅。

屈指田园乐事偏,了无丝竹到堂前。

欧阳集古一千卷,洛社闲居二十年。

贫恋脩羊人问字,书惭纡蚓客携笺。

本来面目粗能记,不向曹溪学坐禅。

注释

  • 屈指园林:用手指计算,这里形容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许多年过去了,主要指作者在田园中度过的美好时光。
  • 了无丝竹到堂前:没有任何音乐或乐器进入家中或堂前,表明作者过着隐居的生活,远离了城市的喧闹和繁华。
  • 欧阳集古:指收集整理的《欧阳文忠公文集》等书籍。
  • 洛社闲居:在洛社(洛阳的一个地区)居住并从事学术工作。
  • 贫恋脩羊:贫穷而仍热爱学习,“脩羊”可能是指古代的学者经常用羊毛来书写以便于携带和保存知识。
  • 人问字:询问学问,即求教于他人,获取知识。
  • 书惭纡蚓:因为勤奋学习而感到惭愧,比喻自己像蚯蚓一样努力地爬行,不断学习。
  • 本来面目:《坛经》:指佛教经典《心经》,是禅宗的核心经典之一。
  • 不向曹溪学坐禅:表示不追求表面的修行形式,而是注重内心的修炼和实践。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怀念以及对自己学术生涯的回顾与展望。首句通过时间的流逝引出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所体验到的乐趣,同时也反映了他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方式。第二句进一步突出了他选择隐退的原因——没有外界的音乐和声色之乐影响他的心境,体现了他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诗句展示了他在学术上的成就和对知识的热爱,尤其是对古代文献的搜集和研究,这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学识,也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结尾两句则转向个人修养,诗人提到他并不追求形式上的禅修,而是注重内在精神的提升。这种态度体现了一种超脱物质享受、专注于精神和道德修养的人生观。整首诗流露出的是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理想,以及对知识和真理不懈追求的精神风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