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聩聩学聋丞,对面招呼辄不应。
万籁都空唯有我,六根渐断已如僧。
蚁床牛斗干谁事,蚓窍蝇声任尔矜。
除却加餐酣睡外,商量此老更何能。

耳聋

无端聩聩学聋丞,对面招呼辄不应。

万籁都空唯有我,六根渐断已如僧。

蚁床牛斗干谁事,蚓窍蝇声任尔矜。

除却加餐酣睡外,商量此老更何能。

译文:
耳聋
无缘无故地模仿聋子听不见,
对方呼唤我时总是置之不理。
四周寂静只有我一个人,
像僧人一般断了六根清净的佛性。
床榻上的蚂蚁和天上的牛斗,
都与我无关,任由它们自生自灭。
蚯蚓钻出的洞和苍蝇发出的鸣叫,
都任由你炫耀,我却无动于衷。
除了吃喝睡觉之外,
再想与我有何相干?

赏析:
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耳聋的理解和感悟。诗人将自己比作一位耳聋的人,通过描绘耳聋后的世界和自己的感受,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诗人以“无端聩聩学聋丞”开头,表达了自己耳聋的事实。这里使用了“聩聩”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耳聋时的听觉状态。接着,诗人用“对面招呼辄不应”进一步强调了自己耳聋的状态,无法听到对方的声音,只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

诗人转向内心世界,描绘了自己的感受。他将自己比喻为一位已经断了六根清净的佛性的老人,形容自己与世隔绝,无法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这里的“六根渐断”指的是佛教中的六种感官,即眼、耳、鼻、舌、身、意,它们都是通向世界的途径。而“已如僧”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世俗的超然和淡然。

诗人继续展开自己的想象,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他认为床榻上的蚂蚁和天上的牛斗,都与他无关,任它们自生自灭。这里的“蚁床牛斗”是诗人的想象,他将这个世界描绘成一个与世隔绝的净土,充满了宁静和和谐。同时,他也将自己的心性比喻为蚯蚓钻出的洞和苍蝇发出的鸣叫,表示自己已经超脱了这些纷扰,不再受到它们的诱惑和影响。

诗人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他认为除了吃喝睡觉之外,再想与他有何相干?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追求——追求一种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不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这种态度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深刻理解和领悟,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

这首诗以寓言的形式展现了诗人对于听力丧失的独特见解和感悟。通过描绘耳聋后的心境和想象一个与世隔绝的世界,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超然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