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旌小驻古渠滨,犹是伊祁旧俗淳。
峭茜山容真入画,霏微雨脚不沾尘。
唐河九折窗前见,堤柳千丝槛外春。
别有惬心嘉景在,尧民击壤望尧巡。
【注释】1. 唐河:即颍河,流经河南、山西、陕西入黄河。2. 尧民:指舜时民。《礼记·乐记》:“帝挚之乐,咸池,《南风》,韶濩,夏龠,九成,九成九成,八音克谐,以合神人,神人是间。”孔颖达疏:“此乐名者,言帝挚之乐,其声和顺,其味芬芳,故谓之曰和。”3. 尧:帝喾之子,传位于舜。4. 击壤:《淮南子·齐俗训》:“(舜)耕于历山,期年,瞽叟盗其播来。舜往,则从而化之。尧闻之贤之,又降以天下。”5. 淳:纯朴。6. 伊祁:即伊尹,商汤大臣。7. 峭茜:山高而陡峭。茜,红紫色的草。8. 霏微:细小貌。9. 尧民:指舜时的百姓。10. 尧巡:帝尧巡视。
【赏析】这首咏怀诗作于元丰元年(西元一零七八),当时苏轼任徐州知州。这首诗中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物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全诗风格清新明快,意境优美动人,给人以美的享受。
首句“行旌小驻古渠滨”,诗人来到古渠河畔,停下来驻足欣赏。这里指的是古代的水利工程——渠河。渠河发源于今山西芮城北,流经山西、河南,至安徽颍上县注入淮河。渠河是一条古老的灌溉水道,历史悠久,对于当时的农业生产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诗人在这里驻足欣赏是因为渠河的美丽景色吸引了他的目光。
颔联“峭茜山容真入画,霏微雨脚不沾尘。”诗人站在渠河边上,眼前出现了一幅美丽的画面。那高耸的山峦被描绘得栩栩如生,如同一幅精美的画作。而细雨轻轻洒落下来,没有沾染到地面上的尘埃,显得十分清新自然。这两句诗描绘了渠河边上的景色,通过具体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颈联“唐河九折窗前见,堤柳千丝槛外春。”诗人继续描述着他看到的美景。在窗户前可以看到唐河蜿蜒曲折地流淌着,河岸边的堤岸上杨柳依依,绿意盎然。春天的气息弥漫在空气中,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渠河畔的美丽景色,通过具体的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
尾联“别有惬心嘉景在,尧民击壤望尧巡。”尾联是这首诗的高潮部分。诗人在这里表达了自己对于尧帝时代的向往之情。尧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明君,他治理国家有方,深受百姓的爱戴。诗人在这里用“击壤”这个典故来形容尧帝时代的景象。那时的人们过着和平安宁的生活,他们快乐地敲打着土块,庆祝尧帝的巡视。这里的“尧民”指的是舜时的百姓,他们生活在尧帝的统治下,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渠河畔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人还通过对尧帝时代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之情。这种表达方式既具有诗意又具有现实意义,让人读后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