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将大地作蘧庐,野旷沙平展幔初。
半面放开延月入,四围密钉避风疏。
道旁筑舍成偏易,岸上牵船景略如。
家具比车还觉少,草嫌一日一移居。
【注释】
帐房:帐篷。四首:指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等四句诗。
蘧庐:古代一种用草编成的席子。
幔初:帐幕初张。
道旁:指路旁。
易:容易。
牵船景略如:比喻小船在水面上行驶的景象。
比车还觉少: 形容家具太少。
【赏析】
这是杜甫的一首描写茅屋被风刮坏后,又重新修补起来,生活仍很艰苦的诗。
全诗先写自己住进新屋后,对周围环境的感受。“直将大地作蘧庐”,是说把大地当作自己的家,这里以蘧庐(即蒲团,一种坐具)比喻茅屋,形象地说明作者把茅屋当作自己的家。
接着写自己在风雨中的生活。“野旷沙平展幔初”,是说田野辽阔,天空湛蓝,天气晴朗,但这时却下起了雨,所以“半面放开延月人”。这里的“开”、“放”和“延”都是动词,“人”字用得非常巧妙,既写出了天黑时月光洒在身上的情景,又写出了雨点打在身上的感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此时的心情。“四围密钉避风疏”,则是说为了防风,四面都钉上了木桩,但这样反而更增加了风的压力,使房屋更加摇晃不安。这两句诗虽然只是写屋外的环境,但却通过屋外的风来表现屋内的苦况。
最后写自己的生活状况,“道旁筑舍成偏易,岸上牵船景略如”。意思是说路旁筑起的小屋成了自己的临时住所,而河上的小船也成了自己的生活来源。“家具比车还觉少”,这句诗既是说自己缺少家具,也是说自己缺少钱。因为当时物价很贵,买不起很多家具。“草嫌一日一移居”,这句诗更是说自己连草也嫌太多,说明自己连一点草都不舍得割掉。整首诗语言朴素、真实、贴切,表达了诗人在贫困生活中艰难挣扎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