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读遗民传,有怀复社贤。
名高厨顾上,齿让郑金先。
剥啄无它客,衣冠俨列仙。
依依五株柳,共话义熙年。

【解析】

此诗为题画诗,作者借对韩旭亭所绘三友图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答案】

译文:

过去读过关于遗民和复社贤人的记载,心中怀念他们。

名声高远的人,在上流社会中享有盛名;年纪大的人,在同代人中位居最前。

敲门没有别客,衣冠楚楚地排成一列,像神仙一样。

依依惜别五株柳树,共叙义熙年间的事。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借对韩旭亭所绘三友图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喜爱。

开头两句“昔读遗民传,有怀复社贤”,表明了诗人的情怀。遗民是指明朝灭亡后仍忠于明朝的人,而复社是明末以东林党领袖顾炎武为主,联合一批学者组成的反宦官势力的政治团体。这里说诗人“昔读遗民传”是说曾经读《遗民传》这部书。“遗民传”中有许多忠心耿耿的遗民,他们或被贬谪到外地,或隐居山林、湖海,有的甚至投江而死。他们为了民族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表现出高尚的气节。“有怀复社贤”,指怀念那些志士仁人。“复社贤”指的是那些志同道合的人。他们反对阉党的专权暴政,积极从事抗清活动,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当朝廷决定起用东林党人时,他们又纷纷离去,这充分显示了他们的爱国情操。

第三句中的“厨”是厨房的意思。这里用“厨”字来比喻那些身居高位的人,意即这些人虽然身居高位,但却与普通百姓一样过着平凡的生活。“齿让郑金先”,说的是郑玄德等人的事迹。“齿让”即以年辈高者为首,表示敬意。郑玄德是元朝时期的一位名医,他在京城行医多年,为人治病,救死扶伤,从不收取报酬,受到人们的尊敬。第四句“剥啄无他客,衣冠俨列仙”,说的是韩旭亭画中的人们。“剥啄”是敲门声。“衣冠俨列仙”,“衣冠”指人的衣着,“俨”指整齐的样子,“列仙”即仙人。这里用仙人作比,说明画中人物的服饰打扮都很讲究,很有风度。第五句“依依五株柳,共话义熙年”,说的是韩旭亭画中的五位隐士。“依依”是形容柳条随风摆动的样子。“五株柳”,即五棵柳树。“义熙年”,指东晋时期义熙年间。义熙是东晋武帝司马德宗的年号,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最后一句“依依惜别五株柳,共叙义熙年”,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五位隐士依依不舍地告别了五棵柳树,他们在这里共同回忆着义熙年间的美好时光。

整首诗通过对韩旭亭所绘三友图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和他们的精神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