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丈虚生白,斯晨息此庐。
地偏能避俗,身健乐闲居。
物理寒暄外,天心𨵵辟初。
眼前堪悟易,何事问三车。

【注释】

方丈:佛家语,指寺院。虚生白:指和尚。斯晨:这个清晨。息此庐:住在这里。地偏能避俗:地势偏僻的地方可以避开世俗的喧闹。身健乐闲居:身体健康,乐于隐居。物理:自然之理。寒暄外:外界的冷暖之外,指外界的名利地位。𨵵辟初:天地运行之初。天心:天理。三车:《易经》中的卦名,指《周易》。何事问三车:《易经》中说:“君子以修己安人”。这里说,自己修身养性就可以了,何必问“三车”呢?

【赏析】

诗作于宋徽宗政和年间(1111年-1118年),是诗人方岳隐居在江西宜黄期间所作。全诗写隐逸生活,表现了诗人对世俗的厌恶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作者不问世事、归隐林泉的情怀。

这首诗首联点明隐居的原因,颔联抒发了隐居的乐趣,颈联写出了诗人所追求的自然之道,尾联则道出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的理解。

首句“方丈虚生白”,意思是在寺院里,清心寡欲,与世无争,如同一尘未染的白色一般。这里的“方丈”是指寺院里的僧房,是僧人修行的地方。“虚生”表示清静淡泊的生活。“白”是形容清净无暇的颜色。整句诗的意思是说,在寺院中,僧人可以清心寡欲,与世无争,过着清静的生活。

第二句“斯晨息此庐”,意思是在这一个清晨,我选择在这里居住下来。“斯晨”是指这个清晨,“息此庐”指的是在这里定居下来。整句诗的意思是说,在这个清晨,诗人选择在寺院中居住下来。

第三句“地偏能避俗”,意思是说,因为地理位置偏僻,可以避开世俗的喧嚣。这里的“地偏”指的是地理位置偏僻,“避俗”指的是避开世俗的喧嚣。整句诗的意思是说,因为地理位置偏僻,诗人可以避开世俗的喧嚣,过上一种宁静的生活。

第四句“身健乐闲居”,意思是说身体强健,乐于隐居。这里的“身健”指的是身体强健,“乐闲居”指的是乐于隐居。整句诗的意思是说,因为身体强健,所以诗人乐于过上隐居的生活。

第五句“物理寒暄外”,意思是说自然之理是不受外界的冷暖影响的。这里的“物理”指的是自然之理,“寒暄外”指的是外界的冷暖之外。整句诗的意思是说,自然界的道理是不受外界的温暖或者寒冷影响的。

第六句“天心𨵵辟初”,意思是说天地运行之初,天理已经显现出来。这里的“天心”指的是天地运行之初的自然之理,“𨵵辟初”指的是天地运行之初的景象。整句诗的意思是说,在天地运行之初,自然的道理就已经显现出来了。

第七句“眼前堪悟易”,意思是说现在眼前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这里的“眼前”指的是眼前的事物或现象,“悟易”指的是理解这个道理。整句诗的意思是说,现在眼前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了。

第八句“何事问三车”,意思是说,没有必要去询问那些关于“三车”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不值得思考的。这里的“何事”指的是什么,“问三车”指的是询问关于“三车”的问题。整句诗的意思是说,没有必要去询问那些关于“三车”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不值得思考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