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千家会,江湖一览闲。
盘囷米老石,渲染李唐山。
雨霁桃初放,云昏鸟自还。
堂堂峰第一,不许海陵攀。
【注释】
- 东塾:指书院,是古代学子读书的地方。
- 紫阳洞:位于吴山之南,洞口在山腰石壁上,洞高3米多,深20余米,宽10余米。洞口有“紫阳洞”三个大字。因唐时为道教宫观,故名。
- 盘囷(qūn):曲折盘旋。
- 李唐:李姓皇帝的朝代。
- 海陵:指宋代诗人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神宗熙宁八年(公元1076年)作者任江东路提点刑狱公事之时。诗人以游赏的心情登上紫阳洞,观赏了洞口的摩崖题字、洞内的壁画以及洞外的景色等,抒发了作者游览名胜古迹时的豪情逸兴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此诗语言流畅明快,意境开阔,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精神。
雨后天晴,诗人带着书童登上吴山紫阳洞,饱览洞内壁画,欣赏洞外景色。他首先看到洞口上方有摩崖题字:“盘囷米老石,渲染李唐山”,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涉的诗句。接着看到洞内壁面绘有《渔父》图,画面上一位渔翁驾着小舟,正悠然自得地垂钓于江边。诗人不禁联想到自己当年在江东任职时,也曾到过此地,并作过一首《游紫阳洞》诗。此时再读此句,不觉感慨万分,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绝。
首句“城市千家会”,写城市的繁华景象,与后两句所写景物形成鲜明对比;“江湖一览闲”,则又写出了诗人置身高处,放眼四野,心胸开朗的意趣。“盘囷”二句,描绘出洞口上方岩石盘旋曲折的形态,以及上面刻有唐代李涉诗句的景象。“李唐”二句,写诗人面对岩壁上精美的壁画,不禁想起自己当年在此地所作的《游紫阳洞》诗来,而如今重游此地,不禁感到无限感慨。“雨霁桃初放,云昏鸟自还”,描写的是一幅雨后春景图。诗人站在高处,远眺山下的桃花已经盛开,而天空中却云遮雾罩,使山上的鸟儿也失去了方向。这两句既写出了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观,又暗含了作者内心的惆怅之情。“堂堂峰第一,不许海陵攀”,诗人以山峰的险峻来比喻自己的仕途之路。他认为,像这座紫阳洞一样高大雄伟的山峰,都不允许像他这样平庸的人去攀登。这两句既是对紫阳洞的赞美,也是对自己仕途坎坷、难以高升的无奈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