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抹东涂日,于今又廿科。
系鞋前辈少,避席后生多。
未厌屠苏晚,生憎剥啄过。
儿曹太平鼓,信口亦成歌。
【注释】
戊午:宋徽宗政和五年,公元1115年。除夕:旧历每年最后一天。立春:春天的开始。西抹东涂:用西、东方向分别涂抹。于今:从现在算起。廿:二十。系鞋前辈少:穿鞋的人很少。避席后生多:坐在席上的青年很多。未厌:不厌倦。屠苏:古时风俗,饮屠苏酒以迎新岁。晚:晚上。剥啄:敲门声。生憎:憎恨。儿曹(rǔ cáo):孩子们。太平鼓:古代乐器名。信口:随意说出,即信口雌黄。成歌:编成歌曲。
【赏析】
此诗作于政和五年除夕夜。“西抹东涂日,于今又廿科。”首联点明岁月流逝,感叹光阴易逝,从过去到现在已是第二十个年头。“西抹东涂”指时间在不断推移,而自己已过半百,人生如白驹过隙,故发感慨。“系鞋前辈少,避席后生多。”颔联写宴会上人的变化。宴会开始时,穿鞋的老年人不多,而现在却有很多年轻人坐上了席位。“未厌屠苏晚,生憎剥啄过。”“未厌”,犹言不厌。诗人认为,喝屠苏酒最好在黄昏,因为那时天已渐暗,饮酒可以使人忘掉烦恼,感到愉快;然而,宴会中来客众多,喧闹之声不绝于耳,让人讨厌不已。“儿曹太平鼓,信口亦成歌。”“儿曹”是儿童的意思;“太平鼓”是一种打击乐器,相传能致太平。诗人说,宴会中儿童们击鼓奏乐,随便唱些童谣,也成了一种乐趣。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既写出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又表达了诗人对欢乐气氛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