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衍河汾绪,文探洙泗源。
素心争柏劲,和气得春温。
不朽文章贵,常惺道德尊。
白头顾衾影,不负圣人门。

卢召弓前辈寄重游泮宫诗索和其三

教衍河汾绪,文探洙泗源。

素心争柏劲,和气得春温。

不朽文章贵,常惺道德尊。

白头顾衾影,不负圣人门。

注释:

  • 教衍河汾绪:教化延续了河汾的渊源。河汾是中国古代文化名山之一,这里指代教化传承。
  • 文探洙泗源:文学探索了洙泗的源头,洙泗也是中国的河流名,这里指文学作品的来源。
  • 素心争柏劲:纯洁的心意与柏树坚韧的特性相比。
  • 和气得春温:和谐的气息像春天的温暖一样。
  • 不朽文章贵:不朽的文章是最宝贵的。
  • 常惺道德尊:常常保持清醒的道德观念。
  • 白头顾衾影:白发的人回顾着被子的影子。形容年老时仍然保持着对道德的尊重。
  • 不负圣人门:不辜负圣人(孔子)的门徒。

赏析:
这首诗是卢召弓前辈写给另一位学者或文人的信中的第三段,表达了作者对教育、文学和道德价值的深刻理解与尊重。

首句“教衍河汾绪”表明作者认为教化和教育是连接古代圣贤的桥梁,它像黄河的汾水一样,源远流长,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次句“文探洙泗源”则是说文学作品源于洙泗的源头,即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如《诗经》中那些流传千古的篇章。

接下来的“素心争柏劲”,借用柏树坚毅不屈的特性比喻人的高尚品质,强调内心纯洁的重要性。

紧接着的“和气得春温”,则用春天温暖的气息来形容和谐的氛围,暗喻社会应当充满宽容和理解。

“不朽文章贵”,指出只有那些具有深远影响的文学作品才值得我们去传颂和学习,它们的价值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最后两句“常惺道德尊”,强调道德观念的重要性,并呼吁人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以道德为行为准则。

“白头顾衾影”,诗人用自己年老时的反思与自省,表达了一种坚持和忠诚于圣人之道的决心。

整首诗通过对教育和文学价值的赞颂,以及对道德修养的强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道德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