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草木尽声名,勇曾戡乱,仁足息民,话百战劫灰,何日能忘曹武惠;
门下偏裨皆将帅,生既均甘,死犹念旧,读一函遗疏,有人痛哭郭汾阳。
【注释】
江南:今指长江以南地区。草木尽声名:草木皆知,名声远扬,这里用来形容曾国荃的威名。
武惠:指曹操,曹操字孟德,以仁爱著称。后常作为对人的敬称。
偏裨:偏将和裨将,泛指下级将领。将帅:将领和统帅,泛指军队高级官员。
读一函遗疏:读了一封信件,即指郭汾阳写给曾国荃的信。郭汾阳是唐代名将郭子仪的字,他与曾国荃为同乡,关系密切。
【赏析】
这首诗是曾国荃挽联中的第二联,上联写其赫赫战功,下联写其为人忠厚。
“江南草木尽声名”,意思是说江南的草木都已经知道了这位英雄的名字。这里的“草木”指的是老百姓。这句话是对曾国荃在江南地区的功绩的赞扬。
“勇曾戡乱,仁足息民,话百战劫灰,何日能忘曹武惠”,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曾国荃英勇善战,平定了战乱,他的仁爱之心足以安抚百姓。他经历过百战,虽然已经死去,但人们仍然怀念他。这句话是对曾国荃的赞美之词。
“门下偏裨皆将帅,生既均甘,死犹念旧,读一函遗疏,有人痛哭郭汾阳。”这是诗的下半部分,意思是说曾国荃的门下有众多将领都是出色的军事人才,他们都愿意为了曾国荃效力。即使曾国荃已经去世,人们仍然想念着他。当他的遗疏被人们读到时,有人因为悲痛而落泪。这里的“郭汾阳”是指唐代名将郭子仪,他与曾国荃是同乡,两人关系密切。这句话是对曾国荃的忠诚和友谊的赞美。
整首诗通过对曾国荃生前英勇善战、死后人们怀念他的形象描绘,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人也将自己比作郭汾阳,表达了对曾国荃的忠诚和友谊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