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我与生我同恩,蓼莪废咏,梁木兴悲,一老不慭遗,茕独倍增孤露痛;
鞠人暨谋人并亟,三辅苦饥,八荒多事,九重方倚畀,禳祈莫挽大星沉。

【注释】

①蓼莪:周代《诗经·蓼莪》篇,为父母死别之诗。废咏:指不再吟唱此诗。

②梁木兴悲:比喻年老之人悲伤欲绝。

③一老不慭(jiǎn)遗:一去不返,即一去不复返。慭:同“殒”。

④茕(qióng)独:孤独无依的人。孤露痛:形容孑然一身的悲哀。

⑤鞠(jū)人暨谋人:指曾国荃。并亟:同时急切。

⑥三辅:指长安附近地区,古时以三辅指关中一带。苦饥:遭受饥荒。

⑦九重:指皇帝。倚畀(yì bǐ):依赖、倚仗。方:正。

⑧禳(ráng):祈祷,消除灾难。

【译文】

知道你和我都是父母所生,我与你一样,同样地承受着父母的养育之恩,但如今我却无法像你一样,再为父母吟诵那首表示哀悼的《蓼莪》。

我们两人都年事已高,现在却要面对死亡的威胁,心中无比悲痛。我们都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却都无法与世长辞,独自承受着失去亲人的悲痛,更让人痛心的是,我们的子女们也都因战争而夭折或离散,这真是令人感到无比凄凉!

你的儿子以及你的部属们也因战事而相继去世,他们原本在三辅(长安附近地区)遭受饥荒之时,已经十分艰苦,如今又要面临国家多事的局面,皇上正在依赖着你们来平定叛乱。然而,现在连上天也似乎在用它自己的方式来惩罚我们,让这场战乱不能结束。我请求皇上能够为你们举行一场祈祷仪式,希望能够挽回这场大难!

【赏析】

这是一首挽联,是曾国藩在1864年湘军收复武昌之后写给曾国荃的挽联。全联分两大部分:前半部分是说作者和曾国荃一样,都曾经历过战乱,都曾为国家、家庭担忧忧虑;后半部分则是对曾国荃的悼念之情,并希望他不要被这场战乱所困扰,同时也表达了对朝廷的忧虑之心。

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却能深深打动人心,使人为之动容。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和曾国荃的遭遇,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之情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曾国荃能够战胜困境,为国家和家庭做出更大的贡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