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居庸千里长,前朝于此重边防。
藩篱属国亡三卫,屏蔽中原恃一墙。
保塞规模传魏国,筑台形制说南塘。
而今中外为家日,直北舆图接大荒。
诗句
- 登河防口边城:登上了河边的边防城镇。
- 山海居庸千里长:山脉和大海连接着居庸关,绵延千里。
- 前朝于此重边防:古代在此设立了重要的边防。
- 藩篱属国亡三卫:曾经有一个藩镇的国家(指藩镇割据),有三支军队(指地方军队)。
- 屏蔽中原恃一墙:保护中原的屏障只依靠一面城墙。
- 保塞规模传魏国:在魏国时期,边境的防御规模就非常大。
- 筑台形制说南塘:关于筑台的样式,有说法是来源于南方塘堰的样式。
- 而今中外为家日,直北舆图接大荒:现在中外关系已经非常紧密,直向北边的地图与广阔的边疆相接。
译文
- 站在河边的边防城镇,眺望远方的山脉和大海,连绵不绝。
- 从前这里曾是边防重点区域,保卫国家的重任由来已久。
- 曾经有一个藩镇割据,控制着三支地方军队。
- 我们的保护屏障只依赖一面城墙,以抵御外敌入侵。
- 历史上,魏国时期对边境的防御非常重视,规模宏大。
- 关于筑台的样式,有一种说法认为其受到了南方塘堰的影响。
- 如今,中国和外国的关系已经非常紧密,我们的地图直接延伸到北方的辽阔土地。
注释
- 登河防口边城:站在河防口边的城市。
- 山海居庸千里长:山和海连接着居庸关,长达千里。
- 前朝于此重边防:这里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边防地区。
- 藩篱属国亡三卫:曾经有一个藩镇,有三个军事力量。
- 屏蔽中原恃一墙:用一面墙壁来保护中原地区。
- 保塞规模传魏国:在魏国时期,边境的防御规模就非常大。
- 筑台形制说南塘:关于筑台的形状和结构,有人提到它可能受到了南方塘堰的影响。
- 而今中外为家日,直北舆图接大荒:现在中外关系非常紧密,地图直接延伸到北方的广阔土地。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从古至今,一个边防城镇的历史变迁和重要性。从“山海居庸千里长”可以看出这个地区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战略位置,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接着诗中通过描述历史上的边防情况、藩镇的存在、以及后来的边防设施,展现了这一地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重要性和变化。最后一句“而今中外为家日,直北舆图接大荒”则表达了当前中外关系密切,地图已经扩展到了北部边疆,显示出国家版图的扩大和边疆地区的开发。整首诗通过对边防城镇的描述,展现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和边疆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于开拓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