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屐此重来,风月依然,鱼娃学打花边桨;
古今同一局,湖山再造,国手能生劫后棋。
【解析】
此诗为咏胜地胜事的七言律诗。首联以“笠屐”指游胜地,“重来”,指游胜地不止一次,表明诗人对胜地胜事情有独钟。中间二联用典,“鱼娃学打花边桨”中的“花边桨”指宋代张敦颐《爱莲说》中所述“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莲花。诗人借莲花自况,以“鱼娃”比喻自己(或作者),说自己像莲花一样,虽遭风吹雨打,仍然亭亭玉立;“国手能生劫后棋”中的“国手”指围棋高手,“劫后棋”指围棋中的一种局面,即双方棋子都处于危境,需要一方采取高招才能取胜的局面。诗人说自己如高手一般,能够战胜这种险局。尾联用典,“湖山再造”出自苏轼《赤壁赋》:“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之情。
【答案】
译文:
戴着斗笠、穿着木鞋再次来到这个胜地,风和月色仍然,像鱼娃那样的少女还在学习打花边桨。(古今同一局)
国家大棋盘上,重新摆开了棋局,我像国手一样,能战胜这劫后的棋。赏析:“笠屐此重来”中的“笠屐”指游客所戴的草帽、木屐。“重来”,多次前来。“风月依然”,指景色与以前一样优美。“鱼娃”代指少女,这里用典故,指唐代白居易《琵琶行》中所说的“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谈”的琵琶女。“花边桨”是指古代一种形似船的水上交通工具。“古今同一局”,指围棋中的“双六”,即两个对手围成圈下棋。“湖山再造”,苏轼《赤壁赋》中有“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之句。诗人借用这些典故,抒发了自己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