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岱不观日,徘徊兴未已。
道人为我言,此景亦恒尔。
海客住瀛洲,仙境狎樵子。
适然与天游,安得名其指。
君是神仙才,高趿双凫履。
华绂领名山,八载游难纪。
如何日观峰,朝朝独延跂。
今日即昨日,入渊仍出水。
昨日隔今日,此景非耶是?
出门仰中霄,晶光悬尺咫。
还览日出图,滋我扣盘鄙。
我们来解析这首诗《又题徐刺史《泰山观日出图》》:
- 诗题中的“又”字表明这是诗人再次为徐刺史的《泰山观日出图》所做的题诗。
- “登岱不观日,徘徊兴未已。”这句表达了诗人虽然登上了泰山之巅,但并没有去观赏太阳升起的景象,而是在徘徊中兴致未减。这里的“岱”指的是泰山,“兴未已”则说明诗人的兴致尚未减退。
- “道人为我言,此景亦恒尔。”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在与道人交谈时,得知这种景象也是经常发生的。这里的“道人”可能是指道士,他们通常对自然现象有所了解。
- “海客住瀛洲,仙境狎樵子。”这两句描绘了两个不同场景的人物:一位住在海上的客人(海客)和一位在仙境中的樵夫(仙人)。这些人物代表了不同的生活环境和角色。
- “适然与天游,安得名其指。”诗人表达了他与天地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难以用言语来形容这种感觉。这里的“适然”意味着自然而然,而“名其指”则表示无法用语言来定义这种体验。
- “君是神仙才,高趿双凫履。”这句话是对徐州刺史的赞美之词,称赞他具有超凡脱俗的才能,就像是拥有双凫(一种传说中的神鸟)一样的高贵。
- “华绂领名山,八载游难纪。”这里使用了“华绂”(华丽的头巾)和“名山”来描述徐刺史的身份和他在山上的活动,以及时间的流逝。
- “如何日观峰,朝朝独延跂。”诗人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日观峰上的人只能一次次地仰望,而不能真正接近呢?”这里的“日观峰”指的是泰山的一个著名景点。
- “今日即昨日,入渊仍出水。”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转的感慨:今天仿佛就是昨天,从水中出来后又重新进入水中。
- “昨日隔今日,此景非耶是?”诗人进一步思考了时间的相对性,认为眼前的景色并不只是昨天或今天,而是昨天、今天是、明天又是……
- “出门仰中霄,晶光悬尺咫。”这句话描绘了诗人站在山门外仰望天空的景象,晶光如同悬挂在咫尺之间。
- “还览日出图,滋我扣盘鄙。”最后,诗人再次审视那张描绘日出的图,从中得到了启发和灵感,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
综合以上分析,这首诗通过对徐刺史《泰山观日出图》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对时间的感慨以及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同时,通过对徐刺史身份和活动的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对于权贵人物的尊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