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星落落念同群,中外犹停岭峤云。
天上夜腾台辅耀,海滨光现少微文①。
亦思车乘随芳轨②,其奈桑榆近夕曛。
惭愧瑶缄申劝勉,转凭诗卷策高勋。
【注解】
苏方伯:名轼,字子瞻,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诗人。
赓堂同年:指与自己同科考中的人。
远贻:寄赠。
寓书勉以末路:寄信劝勉我到了晚年。
赋答:回复。
其二:诗的第二首。
晨星落落:早晨的星星稀疏稀疏。
天上夜腾台辅耀:天上夜晚有像辅佐帝王的台辅星在闪耀。
海滨光现少微文:海边光芒四射如《周易·离卦》中的“少阳”之象,象征文采。
亦思车乘随芳轨:也想到自己的车驾随着美好的道路前进。
其奈桑榆近夕曛:但无奈已是夕阳西下,岁月已近黄昏。
惭愧瑶缄申劝勉,转凭诗卷策高勋:羞愧地用密封的玉函写信劝勉你,只好倚着诗卷来激励你的高风亮节了。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友人方伯苏公(即苏方伯)的一封回信。
开头两句写友情。“晨星落落念同群,中外犹停岭峤云。”意思是说,早晨的星星稀疏稀的,思念着和我一同参加科举考试的同辈人,而外面的天空还像岭上山岭和山间的云雾一样,没有完全散开。这两句既表达了苏轼对方伯苏公的深情厚谊,又写出了作者的孤独之感,为后文写劝勉内容作了铺垫。
第三句是说:“天上夜腾台辅耀,海滨光现少微文。”意思是说,天上夜晚有像辅佐帝王的台辅星在闪耀,海边光芒四射如同《周易·离卦》中的“少阳”之象,象征文采。这一句既写景又喻志,既是对方伯苏公的鼓励,又是对自己勉励。
第四句是说:“亦思车乘随芳轨,其奈桑榆近夕曛。”意思是也想到自己的车驾随着美好的道路前进,但无可奈何的是已是夕阳西下,岁月已近黄昏。这两句既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殷切希望,又表现出自己的壮志未酬之情。
最后两句是说自己惭愧地用密封的玉函写信劝勉你,只好倚着诗卷来激励你的高风亮节了。这两句既表明了自己对方伯苏公的敬重之意,又表现出自己对方伯苏公的敬慕之情。
全诗感情真挚、意蕴深远,既有对友人的殷切期望,又有对自己的自我反思,可谓情真意切,感人肺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