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里外一编新,二十年中謦欬亲。
出处半生关世道,安危四望属吟身。
豪情海阔风能啸,骨格山苍笔自春。
稷契少陵空有愿,济时君不愧词臣。
【注释】
苏方伯:苏辙,曾为枢密副使。赓堂:即“赓和堂”,是苏辙的书房名。
三千里外一编新:苏辙在京城任御史中丞时,因得罪当权派而被贬谪到湖北黄冈。
二十年中謦欬亲:苏辙被贬后,与弟苏东坡相依为命。
出处:出处,指仕途进退,这里指仕途是否顺利。
安危:指国家治乱兴衰,这里指朝廷安危。
豪情:豪迈的情怀。
稷契:古代贤臣,稷是周文王的宰相,契是商汤的大臣。
少陵:杜甫的别号,杜甫有“诗圣”之称。
济时:帮助国家度过危难。
【赏析】
此诗写于诗人被贬黄冈时,酬答同乡友人的赠诗。首联点明自己远道寄来诗集;颔联以“二十年中謦欬亲”赞扬友人对自己始终不渝的友谊,“出处半生关世态”,“安危四望属吟身”,既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关注。中间两联赞美友人的文才、品格,称其才华横溢,骨格刚健,笔力遒劲,风格雄浑,堪比先贤。末联则表示希望友人能施展才能,为国家排忧解难,不负词臣之名。全诗格调高亢,感情真挚。
这首诗作于诗人被贬至黄冈之际,他收到从京城来的同乡苏方伯的诗稿及书札,并附诗一首,予以酬答。全诗八句,前四句写收到苏方伯寄来的诗稿及书札;五、六句写苏方伯对他的关心和对他坎坷仕途命运的关注;七、八句写他对苏方伯的赞美及勉励之意。全诗格调高亢,情感真切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