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塔势竟平临,袅袅钟声出茂林。
隐约帆樯连树杪,参差灯火对城阴。
何须物外寻幽境,欲向天涯寄远心。
每过寺门频俯首,报恩难是受恩深。
【注释】
凌云塔:在报恩寺中,因塔高凌云而得名。平临:平地而立。茂林:浓密的林子。帆樯:船帆和桅杆。树杪:树梢。参差:参差不齐的样子。天涯:天边。寺门:寺庙的大门。俯首:低下头,表示谦卑。
【赏析】
《报恩塔》是一首咏景抒怀诗。首联先写登临报恩寺塔时所见之景。“凌云塔势竟平临”,写出报恩塔矗立于平地上;“袅袅钟声出茂林”,描写报恩塔上传来钟声,悠扬动听。次联以拟人化手法写塔顶景物,“隐隐帆樯连树杪,参差灯火对城阴”。帆樯、灯火,都是船上所备之物,这里用来形容报恩塔上之景。帆樯与树杪相联系,灯火与城阴相对照,把塔上的景物写得十分生动形象。三联写诗人自己的心情。前两句“何须物外寻幽境,欲向天涯寄远心”,诗人认为不必到外面去寻找幽静的环境,因为自己的心境本来就很平静,用不着再去寻求什么了。后两句“每过寺门频俯首,报恩难是受恩深”,说明自己经常来到寺院门前低头行礼,那是因为自己曾受到寺院的恩惠,而现在要报答寺院的恩情。这两句是全诗的中心,诗人通过报恩塔的景物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最后两联抒发了诗人对世俗的厌倦之情和向往自由的强烈愿望。“每过寺门频俯首”一句,既表明了自己经常来此的目的,又反映了他的思想境界。“报恩难是受恩深”,既是对寺院的感激之情,又是对自己的处境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