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绕村居水绕城,凭高四望景澄清。
堤长有待狂回日,沙浅谁知勇退情。
中沚一方人宛在,大江千里月同明。
泳恩愈觉恩波阔,俯鉴寒流只自盟。

【解析】

本诗首句“恩江”即指恩江。“城绕村居水绕城”,意思是:城郊被村庄环绕,城外的江水又环抱城墙。“凭高四望景澄清”,凭高远眺,只见江山景色十分清朗,这两句是写江边楼阁的地理位置,也是写诗人凭高远眺时的心境。“堤长有待狂回日,沙浅谁知勇退情”,意思是:堤岸太长,任凭那狂放不羁的夕阳西下;沙滩太浅,谁又能体会出勇者知难而退的情愫?这两句是说江堤之长和沙浅,都是大自然造化的,人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只能任凭它自然发展,不必去强求。“中沚一方人宛在”,意思是:中洲的一隅之地依然有人居住,“大江千里月同明”,意思是:大江上千里的地方,月光是一样的明亮。这两句是说,虽然江面辽阔、江水浩荡,但人们依然安居乐业,过着宁静的生活。“泳恩愈觉恩波阔,俯鉴寒流只自盟”,“泳恩”指诗人自己,“恩波”指江水。这两句的意思是:随着对恩江的深入了解,更觉得恩江之宽广无垠。我只有俯视恩江,才能领悟到它的广阔无边。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反衬手法,把恩江比作一位宽厚仁爱的长者,而自己只是这位慈祥的长者的一个晚辈,他只有通过观察、了解这位恩长的宽大胸怀,才能真正领会到它的博大精深。最后一句“俯鉴寒流只自盟”,意思是:我俯看恩江河水,只觉得它清澈透明,像一面巨大的镜子。这两句是诗人的感慨,诗人以江水喻人,说自己就像这江水中的一块顽石,虽然渺小,但却能保持自己的本色,不做任何改变,这就是诗人对自己性格特点的形象比喻。

【答案】

译文:

城郊被村庄环绕,城外的江水又环抱城墙。

凭高远眺,只见江山景色十分清朗,这两句是写江边楼阁的地理位置。

堤岸太长,任凭那狂放不羁的夕阳西下;沙滩太浅,谁又能体会出勇者知难而退的情愫?

这两句是说江堤之长和沙浅,都是大自然造化的,人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只能任凭它自然发展。

中洲的一隅之地依然有人居住,大江上千里的地方,月光是一样的明亮。

这两句是说,虽然江面辽阔、江水浩荡,但人们依然安居乐业,过着宁静的生活。

随着对恩江的深入了解,更觉得恩江之宽广无垠。我只有俯视恩江,才能领悟到它的广阔无边。

这两句的意思是:我俯看恩江河水,只觉得它清澈透明,像一面巨大的镜子。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全诗八句,前六句是咏怀之作,最后两句是感慨之言。

诗的前六句是作者凭吊恩江时所抒怀之情和所见之景。首句点明“恩江”,次句点明“城”,三句写“江”。这三句写江滨楼阁的地理位置,以及凭高眺望时所看到的江水澄澈、景色清明的景象。其中“凭高”二字,点出了作者站在楼阁上凭吊恩江时的特定环境,也暗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是平静的。“堤长”、“沙浅”两句,是对自然景观的具体描写,既写出了江水的宽广、浩瀚,也写出了江边的堤岸之长和沙滩之浅。“狂回”、“勇退”两句,是作者由眼前的景色联想到历史人物的典故。“中沚”、“千里”两句,是作者进一步展开联想的结果,既写出了江面的辽阔,也写出了月亮的皎洁。“泳恩愈觉”以下四句,是诗人的感慨之言。诗人以江水喻人,说自己就像这江水中的一块顽石,虽然渺小,但却能保持自己的本色,不做任何改变,这就是诗人对自己性格特点的形象比喻。同时,诗人还用“只自盟”来表现自己的谦逊。

此诗前六句为第一层,从登高远眺入手,先写江滨楼阁位置,再写凭高所见的江山景色,然后由景及人,引出历史人物的典故,最后归结到自己的思想品格上。这样一层一层地铺开,使诗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后四句为第二层,是作者抒发感想之言。作者在登临凭吊之际,看到江面辽阔、江水浩荡,但人们却依然安居乐业、过着宁静的生活,于是便想到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因不肯苟且偷安而遭到贬谪或杀害的历史事实。作者由此发出感慨:既然江面那么宽阔广大,我只有俯视恩江,才能领悟到它的广阔无边。这四句既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抒发,也是他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认识和批评。因此,此诗既有咏史之意,又有感世之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