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书虽在待谁留,大厦支难一木求。
块肉可能重立赵,深根犹望共安刘。
临危下石纷纷是,剩稿封尘细细收。
我欲麦舟呼共济,千金安得集成裘。

【注释】

①干宅:指诗人曾经任职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重游故居时有感而作的,寄示同人,表达了他对同辈后进的期望与要求。

第一联“楹书虽在待谁留”,是全诗的关键所在。楹书,即悬榜招贤,古代地方长官为了广求贤才,常以大字书写于门楹(门楣)之上,以期得到四方贤才的垂青。楹书虽然悬挂在那里,但真正能够留下来的又有几人呢?作者通过楹书这个比喻,暗示出当前人才流失的现状。

第二联“大厦支难一木求”进一步揭示了这一现实。大厦之难,非一人之力所能支撑;国家之需,非一人所能胜任。因此,只有众人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才能完成国家的建设任务。这既是对当时政治现实的批判,又是对广大知识分子的鞭策和鼓励。

第三联“块肉可能重立赵,深根犹望共安刘”,则是对个人命运的抒发。这里,作者用赵胜、刘秀这两位历史人物来比喻自己。赵胜曾为燕将,因功被封为侯,后来又被汉王封为代相,后来更是被刘邦所害。刘秀则从一个布衣百姓起家,最终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尽管他们的命运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作者希望广大知识分子能够像这些历史人物一样,不畏艰难险阻,勇攀科学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第四联“临危下石纷纷是,剩稿封尘细细收”,则是对当前学术界的一种批评。在学术领域,一些人往往只注重名利地位,而忽略了学术研究的真正价值。他们在关键时刻选择逃避困难,甚至不惜攻击他人,以求自保。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学术道德,也损害了整个学术领域的声誉。因此,作者呼吁广大知识分子要坚守学术道德底线,不随波逐流,不投机取巧,而是应该像赵胜、刘秀那样,勇于面对困难,敢于担当重任。

最后一句“我欲麦舟呼共济,千金安得集成裘”,则是对广大知识分子的期望与鼓励。这里的“麦舟”比喻广大知识分子团结一心、共同努力的精神风貌。而“千金”则暗指金钱利益。作者希望广大知识分子能够摒弃个人私利,共同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获得真正的财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