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兵如栉,谁能债避台。
救饥余井李,止渴望林梅。
贼有未经地,民无可括财。
乡邦均苦乐,同患莫相推。

【注释】

信:确实。债:欠债。救饥余井李,止渴望林梅:借井水之利以解燃眉之急,取食林中的果实以充饱腹。

贼有未经地:盗贼所占领的土地尚未开垦。民无可括财:百姓没有多余的财富可供搜刮。乡邦均苦乐:同乡邻里都遭受苦难。同患莫相推:共同的灾难不应相互推诿。

【赏析】此诗作于乾元二年(759)春,时杜甫寓居长安城南的长陵县(今陕西咸阳东北),与李白、高适、韦应物等一起避乱巴蜀。

“不信兵如栉”,是说连年征战使人民疲于战争,不相信再打下去能取胜。“谁肯债避台”,是说官军将士们也不愿意再打仗了。这两句从两方面表达了人民和军队的共同愿望:一是希望停止战争,二是希望得到休息。

“救饥余井李,止渴望林梅”:意思是说,井边李子多,可以解渴,山中梅子多,可以吃到。比喻自己虽然不能直接为国立功,但还能尽力帮助国家。

“贼有未经地,民无可括财”,意思是说,那些未被贼寇占领的地方还有百姓生活,而广大百姓却一无所有,无法搜刮财物。这是对唐肃宗的责问,也暗含着诗人对肃宗的不满情绪。

最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人民的深厚感情。“乡邦均苦乐,同患莫相推”,是说家乡的人民都在受难,大家都应该互相帮助,不要互相推诿责任。

【翻译】

我们的军队已经疲惫不堪,谁能相信我们还能像当年那样战胜敌人呢?

我们只能依靠井水之利来解决眼前的困境,吃井边的李子来解渴,摘山上的梅子来解馋。

贼寇占领的土地还没开垦,老百姓没有多余的财产可以搜刮。

家乡的人们都在受难,我们应当相互帮助,而不是相互推卸责任。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乱中百姓的同情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担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