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荩事三朝如一,懿惟大儒,出为社稷臣,早膺疆节,晚掌纶扉,实启中原闳局,矧昔东南保障,数省尤赖扶持,佐宪政日月重熙,得英才教育,勤施四方,共仰朝廷相司马;
先达溯十科有五,猥以后进,忝兼年家子,初谒秣陵,再瞻京雒,屡聆元辅名言,奈自左右睽违,千古空存淑艾,读遗疏堂廉震悼,痛国步艰难,不慭一老,岂徒江汉哭羊公。

【注释】

忠荩:忠于国家;事:做。事三朝如一:为国家忠诚,不计较个人得失。懿:美;惟:只,只是。大儒:大学者;社稷臣:指为君主效力的大臣。疆节:边疆地区的行政区划;纶扉:官署的门帘,指宰相办公的地方。实启中原闳局:实际上开启了中原的政治大局。兹:这;东南保障:东南地区作为国家的屏障。数省尤赖扶持:几个省份更加依赖扶持。佐宪政:辅助政务。日月重熙:指政治清明;得英才教育:得到优秀的人才教育和培养。勤施四方:在各地勤勉施教。相司马:辅佐皇帝。溯十科:追溯到第十科(科举考试)。猥以后进:自谦地位低下。忝兼年家子:愧当年长者的门生。初谒秣陵:初次拜见南京(今南京);再瞻京雒:第二次拜访京城(洛阳),洛阳是东汉的首都。元辅:宰相;名言:高明的意见和言论;奈自左右睽违:但自从自己左右有意见分歧。千古空存淑艾:《论语》中有“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白水在上’”的故事,伯牛是孔子的学生,他的母亲去世后,伯牛十分悲伤,孔子曾说伯牛“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意思是伯牛虽居陋巷,却能保持乐观,而孔子认为伯牛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有高尚的品德,而这种品德又与他的学识有关,即“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因此这里的“淑艾”即指贤才。读遗疏堂廉震悼:读着遗书时深感震惊悲痛。痛国步艰难:对国家的困境感到痛心。国步:国家的步骤、形势。江汉哭羊公:羊祜是晋朝的忠臣,他曾在汉江边痛哭流涕,后来被派往荆州抵御东吴军,但他没有完成使命就死了,所以后人称他为“哭羊公”。

【赏析】

这是一副挽联,挽张之洞的。张之洞是清朝末年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一生两度入仕,先后担任过湖广总督、两广总督等职,对清朝后期的政治、经济都有很大影响。

第一句:“忠荩事三朝如一。” 忠荩:忠贞廉洁;事三朝:为朝廷效力;如一:始终不变。这句话的意思是:张之洞为朝廷效忠清廉,为朝廷效力从未改变,像对待三朝一样忠诚。

第二句:“懿惟大儒,出为社稷臣,早膺疆节,晚掌纶扉。” 懿:贤良;惟:只有;大儒:大学者;疆节:边疆地区的行政区划;纶扉:官署的门帘,指宰相办公的地方。这句的意思是:张之洞是位德才兼备的大儒,年轻时就出任地方官,后来担任过朝廷的宰相。

第三句:“实启中原闳局,矧昔东南保障。” 实:确实;启:开启;闳局:宏大的局面;矧:况且;东南保障:东南地区作为国家的屏障。这句的意思是:确实开启了中原的政治局面,况且当年他是东南地区的屏障。

第四句:“数省尤赖扶持,佐宪政日月重熙。” 数省:几个省份;尤赖:特别依靠;扶持:帮助;佐宪政:辅佐政务;日月重熙:指政治清明;这句的意思是:几个省份特别需要他帮助和支持,辅佐政务使得政治清明,光明磊落。

第五句:“得英才教育,勤施四方,共仰朝廷相司马。” 得英才教育:得到优秀人才的教育;勤施四方:在各地勤奋地施教;相司马:辅佐皇帝;这句的意思是指张之洞得到了优秀人才的培养教育,他在各地勤奋地向皇上传授知识,辅佐皇上治理国家。

第六句:“先达溯十科有五,猥以后进,忝兼年家子,初谒秣陵,再瞻京雒,屡聆元辅名言,奈自左右睽违,千古空存淑艾。” 先达:前辈高官;溯十科:追溯到第十科(科举考试)。这两句的意思是:我追溯到第十科的高官中就有五位是您的学生,而我只是个后辈。第一次拜见的是南京(今南京),第二次拜见的是京师(今北京)。你多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但我和你之间却有了距离,现在你已永远离开我们了。

第七句:“读遗疏堂廉震悼,痛国步艰难,不慭一老,岂徒江汉哭羊公。” 读遗疏:阅读您留下的遗书。堂廉震悼:书房里因您逝世而震惊悲痛。这两句的意思是:阅读您的遗书时深感震惊悲痛。国家处境艰难,我不辞辛劳地为国效力,岂能仅仅像羊祜那样痛哭流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