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息不忘君,垂尽孤臣,犹有封章陈黼座;
只身甘殉主,传家清节,仅留遗墨付贤郎。

【注释】

挽吴可读联:挽,哀悼;可读,可读的诗。

一息不忘君:指忠臣为君而死。一息,片刻,指时间非常短;不(bù)忘,不忘;君,这里指宋高宗赵构。

垂尽孤臣:指吴三桂。垂尽,接近死亡。孤臣,指忠于明朝的臣子。

犹有封章陈黼座:犹有,仍然;封章,书信;陈,陈述;黼,古代王侯礼服上绣的斧形花纹;座,座位,这里指皇帝的座位。

只身甘殉主:只身,指吴三桂自己;甘,乐意;殉,为君主而死;主,这里指赵构。

传家清节:传家,世代相传;清节,廉洁高尚的节操;这里指吴三桂一家世代保持的清正廉明的作风。

仅留遗墨付贤郎:仅留,仅仅保留下来;遗墨,遗留下来的书法;付,交付、托付;贤郎,贤良之子,指赵显忠(赵显忠是明朝末年大臣,因反对议和而被杀,其子赵显忠后来成为清朝初年的名臣)。

赏析:

这首挽诗,是作者在南明灭亡后,面对清军入关时所作。诗的前两句写吴三桂对故国的无限眷念之情。“一息不忘君”一句,既表明了他对故国赵构的忠心耿耿,又表达了他至死不忘故君的忠贞之志。“垂尽孤臣”,则是说他即将离世之际,仍不忘身为孤臣的责任。“犹有封章陈黼座”,“只身甘殉主”,则分别描绘了他临死前仍想上书陈言,以及愿意以死效忠君主的决心。

最后两句则是对他一生的总结。“传家清节”与“仅留遗墨付贤郎”相对照,前者是对他本人清白廉洁的品格的概括,后者则是对他儿子赵显忠忠义行为的赞扬。通过这两句话,我们可以感受到吴三桂虽已离世,但他所坚守的节操却能够传承给后人,这也是诗人对于他的最后一点评价。

整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但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诗人通过对吴三桂一生经历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他忠诚于故国、忠于君主的高尚品质,也表达了对于历史变迁、英雄迟暮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