渍种必苗,爇兰必香,千家茆屋书声,定有几枝大手笔;
登高自下,陟遐自迩,万里蓬山云路,先从一邑小文场。
婺源考棚联
渍种必苗,爇兰必香,千家茆屋书声,定有几枝大手笔;
登高自下,陟遐自迩,万里蓬山云路,先从一邑小文场。
注释:
- 渍种必苗(jìzǒng bìmáo):比喻种子播下去就一定会发芽生长。
- 爇兰必香(ruò lán bìxiāng):点燃兰花就会散发出香味。比喻人才一旦得到培养,就能发挥其才能。
- 千家茆屋书声(qiān jiā mǎwū shūshēng):形容很多家庭在茅草屋中读书时发出的声音。
- 定有几枝大手笔(dìng yǒu jī zhī dàshǒubǐ):指一定有很多有才华、能做出大事的文人墨客。
- 登高自下(dēng gāo zì xià):比喻站在高处向下看。
- 陟遐自迩(zhì xiá zì ěr):比喻从远处来到近处。
- 万里蓬山云路(wàn lǐ péngshān yún lù):形容距离遥远,如同行走在云雾缭绕的仙境之中。
- 一邑小文场(yì xiǎo wén chǎng):指一个地方的小文坛,即小小的文人聚集之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婺源考棚的诗句。婺源,古称浮梁,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诗中描绘了婺源考棚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对当地文人墨客的赞赏之情。
首句“渍种必苗,爇兰必香,千家茆屋书声,定有几枝大手笔。”以“渍种必苗”比喻种子播下去就会发芽生长,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婺源考棚学子们勤学苦读的情景。而“爇兰必香”则寓意着文人墨客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能够散发独特的魅力和香气,为社会做出贡献。最后一句“千家茆屋书声,定有几枝大手笔”进一步强调了婺源考棚学子们的勤奋和才华。
次句“登高自下,陟遐自迩”表达了婺源学子们胸怀壮志,志向远大。他们不仅关注眼前的利益,而且有着长远的眼光和规划,愿意为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婺源学子们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他们的未来充满期待。
最后两句“万里蓬山云路,先从一邑小文场”则更加突出了婺源考棚的地位和作用。这里将婺源考棚比作一座通往仙境的桥梁,连接着遥远的世界与人间。同时,也暗示了婺源学子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具备了攀登更高境界的实力和潜力。这两句诗既表达了对婺源考棚的赞美之情,又展现了婺源学子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