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土足农田,但期膏不下屯,霖雨遍敷天下望;
三吴称泽国,更愿流无旁滥,江河长向地中行。
诗句释义与赏析
龙神庙联
- 九土足农田: 表示全国的田地充足,足以支持农业生产。”九土”是对国土的一种泛称,强调了整个国家的农业基础。
- 但期膏不下屯: 期盼雨水能够均匀地降临,而不是集中在某处导致积水形成“屯”,即湖泊或洼地。这反映了对水资源合理分布的期待。
- 霖雨遍敷天下望: 期望持续的春雨能覆盖到每一个角落,使大地充满生机。”霖雨”通常指长时间的细雨,这里强调的是春雨的重要性。
- 三吴称泽国: 提到吴地(古代对江南地区特别是苏州一带的称呼)因水系发达而被称为”泽国”,说明这里的水域广阔且有丰富的水资源。
- 更愿流无旁滥: 希望河流不会向四周泛滥,保持其流向,避免破坏土地和生态平衡。”旁滥”意味着泛滥,这里表达了对河流管理的重视。
- 江河长向地中行: 强调江河水流的方向是朝向地下的,而不是向天空或岸边溢出。这样的描写可能暗示着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以及对河流流向的合理规划。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九土足农田,但期膏不下屯,霖雨遍敷天下望;
三吴称泽国,更愿流无旁滥,江河长向地中行。
注释
- 九土足农田: 国家的土地足够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期待的是雨水均匀地滋润农田。
- 但期膏不下屯: 希望雨水不要集中在某些地方形成池塘或湖泊。
- 霖雨遍敷天下望: 期望春雨能够遍及每个地区,让大地充满生机。
- 三吴称泽国: 吴地因为水系发达而得名为泽国,表明这里的水域广阔。
- 更愿流无旁滥: 希望河水不偏离方向,直接流向地下,而不是泛滥成灾。
- 江河长向地中行: 河流的流向是朝向地下的,象征着河流的自然流动方向。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表达了对水资源管理和河流流向的关切。它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还体现了古人对于水资源利用的智慧和环保意识。诗中的“九土足农田”展现了对农业丰收的期望,“霖雨遍敷天下望”则体现了对普降甘霖的憧憬。而“三吴称泽国”和“江河长向地中行”则具体说明了吴地的水文特点及其流向。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