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节慕睢阳,忧国读书,尚记金龙山在;
英灵同伍相,飞刍挽粟,正须白马潮来。
诗句
- 志节慕睢阳,忧国读书,尚记金龙山在:
- 志节慕睢阳:这里的“睢阳”指的是历史上的著名忠臣——张巡和许远。他们被后人以“睢阳五难”来赞誉其忠诚不屈的精神。
- 忧国读书:表明了诗人因关心国家而勤奋学习。
- 尚记金龙山在:“金龙山”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地点或象征,具体含义需要结合诗歌的其他部分理解。
- 英灵同伍相,飞刍挽粟,正须白马潮来:
英灵同伍相:伍相是春秋时期楚国的贤臣,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对伍相(即伍子胥)精神的崇敬。
飞刍挽粟:表示牺牲小我,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行为。
正须白马潮来:“白马潮”可能指的是历史事件或者某种象征性的自然现象,与“飞刍挽粟”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和参与。
译文
志节像张巡一样坚守忠诚,忧国思学,仍然记得那金龙山的位置。
我的英雄灵魂与伍相相似,愿意为国家献出一切,正需要像白马一样的潮水到来。
注释
“志节慕睢阳”:指的是诗人仰慕那些忠诚不屈的古代名臣,如张巡、伍子胥等。
“忧国读书”:表明诗人关心国家事务,同时勤奋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金龙山在”:这里的“金龙山”是一个隐喻,可能是诗人心中的理想之地,或者是某种特定的文化象征。
“英灵同伍相”:指的是诗人对伍子胥(伍相)的敬仰,认为他们的英勇事迹值得后人学习。
“飞刍挽粟”:形容为了国家利益,甘愿奉献自己所有的勇气和力量。
“白马潮来”:在这里,可能指的是一种历史事件,或者是某种象征性的自然现象,代表着国家兴亡的重要时刻。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内心世界和英雄情怀,展示了他对古代忠臣的敬仰和为国家付出的决心。诗中“志节慕睢阳”,体现了诗人对古代忠臣的崇高敬意;“英灵同伍相”,则表明了他希望自己能像伍子胥那样为国家鞠躬尽瘁;“飞刍挽粟”和“白马潮来”更是强调了他愿意为国捐躯的英雄气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