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忙未忍弃秋晴,随意来登旧化城。
一片新经兵燹地,夕阳莫放十分明。
【注释】
化城寺:在今四川彭山县城北。
百忙:指战乱时期。
新经:指战后重建。
兵燹(xiǎn):战争破坏,此指唐僖宗年间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焚烧洛阳,致使唐朝国都遭劫难的一场动乱,史称“黄巢之变”或“大齐之祸”。
一片:指化城。
莫放:不要放光。
【赏析】
此诗为作者在唐僖宗广明年间(公元880—881年)避乱蜀中时所作。当时诗人避难于彭山县化城寺。这首诗就是他登临化城寺而作的感怀之作。
首句“百忙未忍弃秋晴”,写登高所见所感。化城即化成城,相传是三国时刘备托孤诸葛亮处,后建为寺院。杜甫此时流寓蜀州,因连年战乱,不得不暂时离开成都,来到这化城寺避难。“百忙”二字,既指战乱频仍,也含有对佛家的虔诚和向往,更隐含自己不愿苟且偷生之意。“秋晴”,点出登高季节。“晴”字,又暗含着希望战乱早日平息,国家能迎来一个清明的世道。
颔联“随意来登旧化城,一片新经兵燹地。”承上启下,由景及情。诗人登上了化城寺,看到眼前一片残破景象:满目疮痍的旧城,曾经战火纷飞、烽火连天。诗人触景而生情,感慨万端。
颈联“夕阳莫放十分明,一片新经兵燹地。”写登高望远,见景生情。诗人放眼望去,只见夕阳无限好,可此时国家正处在兵荒马乱之中,不能像往日一样欣赏那如画的美景。这里,诗人运用反衬的手法,把眼前景物与过去的美好时光相对比,更加衬托出战乱的残酷和诗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此诗写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