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香梅花林,往听海潮音。
大士无语印以心,补陀山高海深深。
登高临风望乡国,似到蓬莱方壶之绝壁。
忽讶何时身已仙,老亲稚子抛不得,失声一呼落羽翼。
胡僧在旁俯长眉,知我多情不可医。
笑指海天认归鹤,云白山青无尽时。
【注释】
丙申:宋宁宗嘉定十六年。
圆通寺:在杭州灵隐寺附近,又名“香林寺”。
补陀岩:在浙江绍兴市西南,一名“普陀岩”,为钱塘江中一突出小岛。
蓬莱:神话传说中的仙山名。方壶:神话中的神山名。
蓬莱方壶之绝壁:意谓登临方壶的绝顶,如在蓬莱仙境中一般。
何时身已仙:什么时候才能像神仙一样脱尘离俗呢?
老亲稚子:年迈的父母和年少的子女。
失声一呼落羽翼:指因思乡情深而放声大哭。
胡僧:西域僧人。
俯长眉:低头垂目。
云白山青无尽时:指云白、山青,永无穷尽。
【赏析】
这是一首记游七律。全诗描写了诗人游历浙江一带名胜,感慨身世,思念父母的情景。
开头两句写景,渲染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诗人首先进入圆通寺内,在熏满梅花香气的山林里,他静听那潮涨潮落的声音,这声音似乎也带着海水的咸味。“往听海潮音”一句,写出了诗人对海潮的热爱,同时也表现了他的孤独与寂寞。
三、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以海天为背景,把眼前景物与蓬莱方壶作了类比,表达了他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五、六两句写诗人登临方壶绝顶,遥想蓬莱仙境,又想起家中的老小,他们还在苦苦地盼望着他归来。
七八句写诗人听到胡僧说:“你是一位多情的人,我劝你不要再这样想了!”于是诗人放声大哭起来,哭得昏天暗地,连鸟儿都飞走了。
最后两句写诗人抬头望去,只见一片白云飘荡在空中,山色青翠欲滴,仿佛无边无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