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禽知敬久无音,樵采含悽远不侵。
气共微箕存祖社,魂伤姬孔表冈林。
千秋死谏无公酷,半日句留望古深。
垄畔请携卷石去,桉间时见昔年心。
谒比干墓(乙未)
墓禽知敬久无音,樵采含凄远不侵。
气共微箕存祖社,魂伤姬孔表冈林。
千秋死谏无公酷,半日句留望古深。
垄畔请携卷石去,桉间时见昔年心。
注释
- 墓禽知敬久无音:墓地中的鸟类因长久的无人问津而失去了叫声,象征着墓地的冷清与寂寞。
- 樵采含凄远不侵:采柴的人带着悲伤离去,他们的悲伤不被打扰,表达了深深的哀愁。
- 气共微箕存祖社:气息与微箕山的灵气共存,象征着对先祖和神灵的敬畏。
- 魂伤姬孔表冈林:悲痛地怀念着孔子和周公这样的贤人,他们在山上的树木中留下了自己的精神象征。
- 千秋死谏无公酷:即使有千百年的寿命,也无法避免直言进谏的悲惨命运。
- 半日句留望古深:在短暂的时间内,留下的诗句能让人深深反思古代的历史。
- 垄畔请携卷石去:请携带这片卷石离开,象征着对过去的回忆和不舍。
- 桉间时见昔年心:桉树之间不时显现出过去的心境,象征着回忆与思念。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墓地的景象、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抒发作者的情感,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文化情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古人的敬仰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思考。诗中的“墓禽”、“樵采”等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精炼,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
写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作者在参观比干墓时所作,通过描绘墓地的景象、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抒发作者的情感,展现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和文化情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古人的敬仰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思考。诗中的“墓禽”、“樵采”等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加深了对主题的理解。整首诗情感丰富,语言精炼,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