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光阴一笑堪,我今得七尚馀三。
自惭于世都无补,生死书丛作蠹蟫。
【注释】
百岁:一百岁。光阴:岁月。一笑堪:一笑之间,指极短的时间。得七:指活到七十岁。余三:指活到八十多岁。都无补:都无益处。蠹蟫(dùn fèn ):蛀虫,比喻无益之物。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自叹年老体衰无力匡时救世,而只知作书而已。
诗的第一句“百岁光阴一笑堪”,意思是说人生在世不过百年,而在这短暂的岁月里,自己只是以笑来打发时间而已。“百岁”与“一瞬”相对应,说明生命之长和时光之短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时光易逝的感慨。
第二句“我今得七尚余三”,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感受。这里的“得七”“余三”是指活到了七十岁(古代称六十岁为“一纪”,七十岁为“二纪”),还剩下三十多年的时间。这个年纪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是暮年了,但对于诗人来说,可能还不算晚。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仍然保持着年轻的心态和活力,不因年老而颓废。
第三句“自惭于世都无补”,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进行反思。他觉得自己虽然活了这么久,但并没有做出什么值得称道的事情来,反而觉得有些惭愧。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失望和无奈。
第四句“生死书丛作蠹蟫”,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的未来进行展望。他认为自己一生只会写书,而这些书可能会成为别人眼中的蠹蟫(害虫),对人有害。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职业选择和生活态度的无奈和担忧。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自我反思和展望,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忧虑。同时,也体现了他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