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柳古池阴,寒蝉咽复吟。
近兼风里叶,远带月中砧。
但觉露堪饮,忽惊秋已深。
白头潘骑省,为尔不胜簪。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句解读
  • 衰柳古池阴,寒蝉咽复吟。:“衰柳”指的是枯萎的柳树,通常与秋天联系在一起,“古池”则增添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寒蝉的声音在秋夜中尤为凄凉,它“咽复吟”,既表现了蝉声的持续,也反映了其声音的深沉哀婉。
  • 近兼风里叶,远带月中砧。:这里描述了风吹动树叶的景象,使得远处可以听到月亮下传来的砧声。这里的“兼”意味着同时存在,增强了场景的立体感。
  • 但觉露堪饮,忽惊秋已深。:诗人感受到露珠的清凉,甚至愿意用它来解渴,然而突然意识到秋天已经深入到了深处。这种从凉爽到寒冷的感觉变化,反映了季节的变化给人们带来的心情上的影响。
  • 白头潘骑省,为尔不胜簪。:这里的“白头潘骑省”可能指的是一位年老的官员或士人,他的头发已经斑白,形象地描绘了他的衰老状态。而“不胜簪”则是说,由于年纪大,他的发簪都拿不动了,表达了岁月无情的主题。
  1. 译文
  • 衰败的柳树枝条环绕在古老的池边,夜晚寒蝉的叫声连绵不绝,时而低吟时而高唱。
  • 微风掠过,树叶沙沙作响,而在月光照射下,遥远的砧声也能清晰听见。
  • 只觉露水清凉可口,不觉间已是深秋时节,让人感到一阵莫名的凉意和寂寞。
  • 这位满头白发的老官员,面对生活的艰辛,只能无奈地叹息,连头上的簪子都支撑不住。
  1. 赏析
  • 情感表达: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传达了一种深深的悲凉和孤独感。从“寒蝉咽复吟”开始,诗人就已经开始渲染秋天的氛围,寒蝉的哀鸣不仅是一种声音,更是一种情感的流露。
  • 象征意义:诗中的“衰柳”和“寒蝉”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无情。而“月中砧声”则可能象征着某种无法言说的哀愁或者期待。
  • 艺术手法:整首诗使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拟人化(如“寒蝉咽复吟”),比喻(如“秋风起,寒蝉鸣”,“白头潘骑省”),以及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如“近兼风里叶,远带月中砧”),这些技巧都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欣赏到郑鉽的精湛技艺,还能够深刻体会到诗中所蕴含的情感深度和艺术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