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才调擅邹枚,况直征南幕府开。
早见荃蘅开楚泽,新传文藻继兰台。
漫将芳草怨迟暮,别有名山容废材。
独恨黄垆消歇尽,夕阳残笛不胜哀。
楚游揖别其五
故人才调擅邹枚,况直征南幕府开。
早见荃蘅开楚泽,新传文藻继兰台。
漫将芳草怨迟暮,别有名山容废材。
独恨黄垆消歇尽,夕阳残笛不胜哀。
注释
- 故人:指先前的文人雅士或诗人朋友。
- 才调:才能和才华。
- 擅:擅长或精通。
- 邹、枚:均为古代著名文人,此处指代诗人。
- 征南幕府:古代一种军事或政治机构的名称,这里指诗人被朝廷任命为某地的地方官。
- 荃蘅:一种香草,常用以象征高洁的品质。
- 开楚泽:在楚国境内的水域中生长。
- 文藻:文学才思和文章。
- 兰台:古代藏书之处,此处指代学问或文化积累。
- 漫将:随意地,无目的地。
- 芳草:比喻美好的时光。
- 怨迟暮:因时光易逝而感到悲愁。
- 名山:著名的山岳,这里指代自然美景。
- 容废材:被废弃不用的人才。
- 黄垆:古地名,此处借指死亡之地。
- 消歇尽:消失殆尽。
- 夕阳残笛:傍晚时分吹起的笛声,常带有一种凄凉之感。
赏析
这首诗是徐霞客《楚游日记》中的第五篇。徐霞客,本名徐弘祖,明代著名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他的作品多记录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楚游日记》即是他在游览楚国时所作的游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
诗的开篇“故人才调擅邹枚,况直征南幕府开。”首先提及的是作者本人及他的同辈文人邹(明)枚,暗示他们均有着出众的才华和文学造诣,并且特别提到了“征南幕府”这一军事和政治机构,显示出诗人被朝廷重用,担任重要职务。
“早见荃蘅开楚泽,新传文藻继兰台。”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楚国大地的热爱。荃蘅(一种香草)象征着高洁的品格,而楚泽则是楚国广袤的土地,二者结合,既描绘了楚国的自然风光,也隐喻了诗人的高尚人格。接着,“漫将芳草怨迟暮,别有名山容废材。”诗人通过表达对美好时光流逝的哀叹,暗喻自己的才能未得以充分利用。最后一句“独恨黄垆消歇尽,夕阳残笛不胜哀。”则表达了诗人对死亡的恐惧与无奈,以及因无法实现个人价值而产生的悲伤。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同时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风貌。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