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生那敢怨劳薪,自别邱园已几旬。
我恐熊儿常废学,人疑犬子未安贫。
担囊漫挺分憔悴,负米终当识苦辛。
但使汝曹能努力,无烦惜别恋衰亲。
【注释】
楚游:泛指远离故乡。揖别:拱手行礼告别。“楚游”是作者在湖南任职时的代称。其三:这是第三首诗题,与前两首不同。
【译文】
我孤身一人怎敢抱怨那劳累的劳作?自从离别家乡已经好几个月了。我担心你的熊儿(指儿子)会常常放弃学习,人们怀疑你的儿子还不懂得安贫。
背着包袱漫然挺立显得消瘦憔悴,负着米袋终将认识生活的艰辛。但愿你们能努力奋进,不要因别离而留恋衰老的父母。
【赏析】
此为《送子长行》的第三首,写诗人对儿子远行的关切及勉励语。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意深挚。
首联以“楚游揖别”四字起笔,点明离别的时间、地点和原因。诗人此时正在湖南任县令,他与儿子长行在长沙城南的长乐亭相别。“楚游”二字表明此次分别,是离开长沙到遥远的湖北去。“揖别”,古人相见道别,多拱手施礼。这四字既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原因,又渲染了一种依依不舍的氛围。
颔联由己及人,抒发了对儿子的关切之情。这两句用反诘句式表现了对儿子的担忧。一是担心儿子像劳苦的“牛”,“牛”即喻指劳动者,“劳薪”指劳动时所用的木块或农具,“自别邱园”则暗指从家乡出来后一直未归。二是担心儿子会像“犬子”一样,没有安贫之志,“人疑犬子未安贫”,意思是担心他不能安于贫贱的生活。
颈联紧承上文,描绘出一幅背影图。诗人想象自己独自担囊,在旅途中显得憔悴不堪;又想到自己年事已高,应该懂得生活的艰苦,因此对儿子寄予厚望。“负米”典出《论语·雍也》,说孔子的弟子曾参,在外地做官,母亲去世,他回家奔丧,途中背着米袋,表示不辞辛苦。这里用来比喻儿子在外谋生,要负米而行。“终当识苦辛”则是对儿子的勉励之语。
尾联进一步表达诗人的殷切希望和嘱托。诗人希望儿子能够勤奋努力,不要因为离别而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要因为分离而依恋父母。同时,也鼓励儿子能早日取得功名。
此诗虽只是短短四句,但所含意蕴丰富。它表达了诗人的一片深情,既有对儿子远行的关切之情,也有对儿子前途的祝愿之意;既有对儿子的勉励,也有对儿子的期冀。全诗情感诚挚,语言平易,是一首感人肺腑、催人奋进的劝学诗。